庫存博差價
總代往往是以較低的價格從品牌商手里把庫存風險買走,就算最后賣不出去,這個錢也照付給對方。這種用庫存博差價的商業(yè)模式,其實就是在買賣庫存風險。
案例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為了避免原油漲價,從原油市場去買進期貨,當油價猛漲多年,它85%的用油仍然能夠以26美元的價格拿到,其實它買走的就是價格風險。
運用:場景
- 場景一
總代生意,本質(zhì)就是買賣風險,要在第一天就建立風險管控機制。
- 全周期庫存管理,一旦銷量下滑到什么程度的時候,就啟動大規(guī)模的促銷來對沖風險;
- 再降到另一個什么時候,就啟動和合作伙伴之間的交叉銷售;
- 再將到什么時候,就把這批貨作為禮品搭送給其他的商品。
這就是一套風險管控機制,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如果你沒有這套全周期的庫存管理機制之前,千萬不要隨便去玩用庫存博差價的風險買賣。
- 場景二
如果你能有一雙能夠透過數(shù)據(jù)、看透人性的眼睛,能夠更準確的判斷誰會借錢不還,你就可以成立一家小貸公司,把不還錢的風險從有錢人的身上買過來,并因此獲得利潤。之所以網(wǎng)上有很多P2P公司倒閉,就是因為沒有這雙風險之眼卻想做個生意。
- 場景三
如果你是一個數(shù)學家,能夠很準確地判斷癌癥的發(fā)病幾率,你就可以試著用保險的方式,把這種風險從每一個害怕得癌癥的人那里買過來,并且靠做這個買賣賺錢。
總結
Paste_Image.png
風險是可以買賣的,但你必須有一雙風險之眼才能夠創(chuàng)業(yè)做風險的生意。而且你有一套獨特的機制來解決這個風險。商業(yè)世界里,有太多的風險,買賣風險就成了促進整個商業(yè)世界良性運轉(zhuǎn)的一個重要的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