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激烈的沖突,沒有性元素,沒有特效制作,沒有虐心和掙扎,只有平淡的生活,既真實又充滿溫情。
那一年,《天水圍的日與夜》上映,票房慘淡,口碑卻很好。
影片中演繹的故事是那么的平淡、真實,就像自己社區的故事,就像隨便一個人跑一個社區做了一個真實生活的記錄而已。
故事的主角是一對母子和一位孤寡老人,生活在香港著名的貧民窟天水圍,密集的樓群中住著逾30萬人口。他們生活在城市的底端,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子。
貴姐在超市上班,乖巧的兒子張家安暑假在家百無聊賴,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復一日過著平淡的日子,梁歡在同一棟樓獨居。所有人家都有必不可少的日常程序,買菜、做飯,一日三餐。
每一天都是平常的一天,沒有沖突,每一家人都按照固定的城市進行著真實的生活。
貴姐的母親過生日,家庭團聚,三姐弟姐弟及子女都聚在一起為阿婆過生日。等待開席前的麻將,母女及小姨間的抱怨、閑聊,幾個孩子打紙牌,張家安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可能是與母親一起生活,沒有玩伴的緣故。這一點在其與同學聚會和參加團契時的落落寡歡是互為映照的。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問題。貴姐是一個真誠、熱心、實干的人,作為家中長女,為了弟弟們讀書,10幾歲就去工廠做工,做過好多種工作。母親說她,一生就是知道一個字:做,供完大弟讀書,供二弟,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家庭,不僅僅在香港,在內地也是一樣。多子女的家庭,總有人替父母分擔生活的壓力,通常都是長子、長女肩負起這個責任。
寡居老人梁歡則是另一種情景,女兒夭亡,先生也早走,與之有血脈關系的只有一個外孫。然而女婿再婚后,與外孫相見就成了一件難事。影片中即使中考后,以探問成績關心的形式跑老遠去見面,也未得愿。買了金戒指和項鏈送給女婿,被拒絕,心傷無以復加。
回程的車上,梁歡說把首飾送給貴姐母子,貴姐爽快地收下后說:我先幫你收著,等你用錢時我幫你搞定。這里的收不是貪財,而是一種慰藉,一種責任擔當。
影片初始,展現的是無所事事的張家安,除了睡就是看電視,下午才刷牙,一副慵懶樣子,感覺像個爛仔。后來,他幫上班的媽媽去醫院看護外婆、幫梁歡搬電視機、換電燈泡等,以及在團契時,被問及媽媽讓做什么就做什么時,一連串的三個“哦”,呈現出的是一個乖乖男的樣子,可能與時下說的“媽寶男”有點類似,但得剔除掉“媽寶男”里的貶損意味。
踏踏實實,做好手頭的事、解決眼前面臨的問題,對不義之財、意外驚喜不存幻想。超市買東西出來,貴姐與梁歡抽獎的情節,臉上就是非常平常心的一種樣態,中與不中,于內心安寧興不起半點波瀾。況且,長期在超市工作的貴姐,清楚這個中獎游戲的規則,即使中也就是牙膏牙刷、洗衣粉肥皂之類,最多也就是小確幸而已。
日復一日的生活在平實中度過,太陽照常升起。影片在中秋節的節慶中度過,三人小聚,注定要承擔責任的男人張家安照料母親和孤寡的梁歡,和美歡樂中融浸著淡淡的苦澀。
不過,影片呈現的過多是平淡生活的一面,對生活中的風雨并未展現,也許風雨只是一時,日常的平淡才是最多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