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是6月9日去的,回來之后摻雜好多事情,所以懈怠了這篇【樂游】的記錄。今天終于得空,有時間坐下來,逃避室外西安熱到爆的天氣,寫一下我這趟短途【樂游】的所見所聞。
我與友人于6月9日早9點多從西安火車站乘坐眉縣太白山旅游專線出發,經由西寶高速直達太白山腳下,原諒我這種在任何交通工具上都能安然睡到站的習慣,沿途站點及風景在此略過。
下車后就能看見新修建的游客中心赫然將你擋住,不要理會任何叫賣與拉客,直接進游客中心。我們在哪里補充了上山的糧食和水,買了景區門票和旅游大巴票,進乘車場乘坐旅游大巴去登山點。
這里要講一下,無一例外的,太白山景區跟其它中國的景區一樣,將游客中心和實際登山點建的足夠遠,遠到足以媲美多數城市市中心到機場的距離,而太白山的登山點應該是機場到市區的來回距離。具體是這樣的:游客中心乘坐大巴--蓮花峰瀑布--換乘小巴--下板寺。至于為什么換乘?因為真心山路十八彎,不是一般車輛和司機可以駕馭的。
到了海拔2700米的下板寺才算真正的開始爬山了。
我們到時大概下午1點多,在下板寺吃飯、修整,補充上山的能量。此處氣溫已經開始驟降,景區保安穿的是保暖再套沖鋒大衣。所以如果你去挑戰,夏季,那就至少帶一件沖鋒衣去,因為越往上走越冷,如果登頂就得在山上過夜。山上的晝夜溫差比較大。
我與友人從下板寺向上爬了大概1個小時多,抵達拜仙臺。其中包含我們拋棄臺階游客路走的一段原生態山路,,這里也可以看日出游玩,當然也可以住宿吃飯。我們沒有在這里停留,直奔天圓地方。
抵達天圓地方的時候發現游客巨多,我與友人嘀咕:大家怎會體力都如此強悍!!因為從2700米開始,隨著海拔上升,上山特別吃力。特別是還沒有適應高山氣候的低海拔人登山。后來才知,此處是太白山新修索道:天下索道的終點,也就是觀光游客的目的地。此處有一個石碑,上刻“ 秦嶺主峰太白山中國南北分界嶺? ”。
因為已經明顯感覺到天圓地方的溫度讓衣衫單薄的我無法御寒,所以我在游客中心租了棉衣登山。此處海拔大致在3200-3400的高度,山頂的風很急、很烈。
從天圓地方到小文公廟是一段下山的路,中間經過一塊仿石門。告訴你已經進入未開發的自然保護區了。我們去時此段的路內開發了一小半短路,這里便能看到傳說中的“第四紀冰川”,遺跡登場了。
去時我就對友人說,我最期待的就是第四紀冰川了。因為住在西安,對秦嶺的各種地裂地質景觀耳熟能詳,并且多次體驗,所以這次就是為了去見識一下大自然進化初期情景的。但是當第四紀冰川出現在我面前是我先是懷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因為就是一堆亂石。當然后來證明還是我太膚淺,結論下太早了,這點我們后邊詳述。
大概在下午6點多我們抵達住宿地:小文公廟,并在哪里租帳篷露營過夜。
這個地方因為小長假的緣故人特別的多,住宿是大通鋪,十幾間房子全都擠滿了各懷歡喜準備登頂或者繼續前行的人。我們選擇了租帳篷過夜。當日天氣還算可以,但是氣溫很低,所以基本不敢爬出帳篷。中間下過一場小陣雨,雨后云霧散去,出現了我生來看過最美的星空。很難用我有限的詞匯來形容她的美麗、純凈、神秘、浩渺。。。那時突然感覺自己很渺小,但是很幸運看到這樣美麗的星空。朋友喜歡觀星,看到之后發表感言: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銀河,獵戶座、北斗七星、啟明星都是可以肉眼看見的。于是就出現都已凌晨2點多,依然還有人頂著嚴寒在看星星,看有無流星劃過深夜的天空,趕緊許愿以留作念想。
關于住帳篷的經歷,我覺得很有樂趣,雖然很冷,且無法深睡眠,但是很好玩。
次日一早,剛過四點。我們與住在隔壁帳篷的領居就此出發,去尋找合適的好位置--看日出。我發誓我從沒起過這么早。
當日預報日出在5點20幾分,但是當我們從小文公廟出發沿著第四紀冰川碎石鋪就的路,打著手電筒走了半個多小時后,發現位置太低,有山擋住了視線。于是我們就開始向小文公廟對面的那座叫不上明的山頭上爬,很不幸的是我們還沒有爬上那座山頭,預計的日出的時間已經到了,于是我們停留、修整,等待日出。然后,見到了我有生以來最完美的一次日出。
在來太白山之前,我并沒有真正的守在大自然里,靜待一種自然景觀的出現。當然可能是因為我這個人太懶,總是睡不醒吧。
來說說我看日出的感受吧。
我們所處的山脊海拔很高,遠離城市,大概海拔在3300米的樣子。氣溫雖低,但是空氣很清新。很安靜,可以清晰地聽到自己的每一次呼吸。看到呼出的白氣,沒有蟲鳴鳥叫,沒有車水馬龍的噪聲,一切安靜的就是在第四紀冰川。我們帳篷鄰居四人,各自找好了位置,在安靜的等待中,目視東方的太陽在天邊朝霞中一點點的上升,剝掉層層云霞,擁抱了大地。云彩很絢爛,山巒像副潑墨山水畫,一切和諧完美,樸素驚艷。后來我一直想,看一場完美日出的魅力就在于,讓你知道大自然的一天是怎樣開始的。顯然,我不虛此行。
所以說太白山的日出還是很值得去看的,足夠高,又不會太高。日出前的山色很壯闊絢爛。當時友人講了一句網絡流行語:“為什么要念書,就是讓你在看到你不知道怎樣形容的美景、景觀時,能很自然的蹦出一句文縐縐但是能貼切描述美景的詞匯。”我想,每個人身處漫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叢,站在石尖,遠處是層巒疊嶂連綿不絕的秦嶺山脈,然后看太陽從東方一點點的蹦出,那種浩然寧靜的美麗,值得再來一次的攀登。
看完日出后,我們從哪個不知名的第四紀冰川山尖下山,開始去往下一個目的地:大文公廟。
我們走過的路這樣的:
只要沿著這唯一的路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轉過很多彎,經過很多個有流水的石縫,快要看不到盡頭時,大文公廟就出現了。沒有拍照,因為大小文公廟都處于在舊址重建的過程中,看不出什么歷史遺跡。
在大文公廟稍事休息后,我們就開始爬背靠它的山,一直上,上,上。。。
然后就是山腰第四紀冰川亂石遺跡鋪就的唯一的路。只需要一直走,不要停下來,上山,下山。。。
又經過1個多小時后,在最后一個山尖,我們看到遠處出現了寧靜深邃的“大爺海”。沿碎石路下山,大爺海就在眼前。
遠處看“大爺海”,特別像看紀錄片《哈勃望遠鏡》時看到的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星云。它很安靜,不起風時像一面神秘的鏡子一樣放在那里,周圍全是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碎石,沒有綠色的植物,沒有過度開發的建筑,像一個充滿故事的修煉者,等待著。
大爺海海拔3580米,是我國內陸海波最高的湖泊。形成于一萬多年前,是第四紀冰川時期形成的冰斗湖。目前測得的湖水深18米,但因高海拔缺氧和嚴寒水溫的緣故,這個水深并不是測得最深處的水位。
所以當站在一個已經一萬多歲的湖前,內心很平靜,像這湖水一樣。
在大爺海短暫停留后,我們開始沿著大爺海東側的陡峭山脊攀登最后一段山路,而目的地就是“拔仙臺”。這一段路算是整段旅程中最為陡峭難走的一段路。必須手腳并用才能前進。
大約埋頭苦干爬了快一個小時后,我們在10點多到了最高點“拔仙臺”。
內心很喜悅,雖然山頂的風像是刀割一樣刮著臉。
拔仙臺其實是一個石房子群,院墻也是石頭壘就的,院內開著不知名的小黃花,特別漂亮。
制高點有一塊石頭,上刻“海拔3767.2米”。
從這里放眼望去,往北越過山頭是八百里關中平原,往東、往西是綿延不絕的秦嶺山脈,往南則是漢江平原。
風很烈,陽光燦爛,視野無限開闊,寧靜祥和,這就是所謂爬山的樂趣。
停留半響后,我們選擇從大爺海西側的平緩坡下山。途中遇到鰲太線穿越的團隊,他們已經野外徒步了5天,登頂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安慰。
下山時遇到二爺海,且我們以為的平緩路其實是無路,原生態第四紀冰川遺跡。
于是我們就在這樣下山,走到大爺海,短暫修整,直接從大爺海徒步到小文公廟。
這段路我走的很有感觸,抵達拔仙臺時我的體力已經過半,且下山事實上比上山還要艱苦。返程時,從大爺海到小文公廟的這段路上人很多,上下山都有。時不時還要停下來讓路。
專門走路很枯燥,像極了跑步。所以很后悔忘記帶隨身音響,只能拿手機放節奏感超強的音樂,告訴自己堅持走下去。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
等從小文公廟到天圓地方這段返程路時,體力耗盡,缺氧,脫水、感覺自己真的無法堅持下去。特別想躺在那里好好地睡一覺。在此非常感謝我們的帳篷鄰居,幫忙拿裝備,相互鼓勵,才能走完最后一段臺階。
抵達天圓地方時,因為體力嚴重透支,我們選擇乘纜車下山,沒有停留直接出山,抵達停車場,返回西安。
睡到天昏地暗。
這次短途徒步,還算成功,收獲了很多驚艷的美景和旅途的快樂。即使很累很累很累,內心依然是很喜歡、很開心的。這或許就是追逐、挑戰自己的樂趣:未知不一定是惶恐,可能是驚喜,也可能是一次認識自己的體驗。
不折騰,哪知自己也可以。
謹以此向挑戰太白山徒步的人們致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