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路遙,許多人會想到感人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完成于1991年,以極其宏大的氣勢和史詩般的人物性格向我們展示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日常生活和人們思想感情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說在未完成之時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1991年3月10日,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路遙《平凡的世界》贏了茅盾文學獎,他站在舞臺上說,“今天這個地方不應該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這是他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
路遙:你之所以痛苦,在于你看不透平凡的世界
路遙出生于1949年底,他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家里有10口人,但只有一床被子。如此貧困的家庭根本無法撫養孩子,在路遙7歲時,他被他的父親帶到伯父家里并且成為伯父的孩子。
盡管路遙的家庭發生了改變,但他惡劣的生活條件仍舊如初。在小學,他因為衣衫襤褸而被同學們嘲笑。在中學,伯父家不能繼續支持路遙學習,但路遙沒有放棄。他努力學習,在10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獲得了進入高等學校的機會。他不能再依賴貧困的家庭,因為他的繼續學習會使這個家庭雪上加霜,所以他不得不吃稀飯來省錢支付學費。
1980年代初,路遙與陜西青年作家在一起(后排左一為路遙
因為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信念,1973年路遙他被選入延安大學中文系。這是這位作家進入文壇的第一步,這一步花了他十多年的時間,但也正是因為這一步,他對貧困生活的體驗非常到位,他作品中的人物都像是從“貧困”二字中熬出來的。
大學畢業后路遙被分配到陜西作協主辦的刊物《延河》進行編輯。和路遙同一時代的陜西作家在文壇嶄露頭角,而路遙則被他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所“折磨”。他無數次遭遇拒絕退稿,路遙甚至想把手稿付之一炬。在燒掉手稿之前,他最后一次把它投給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文學雜志《當代》。這一次,他沒有再被拒絕。相反,手稿得到了《當代》雜志秦兆陽主編的高度贊揚。
路遙(右)在陜北農村走訪(資料照片)
1980年秋,《驚魂動魄的一幕》出版,獲得第一部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和《當代》文學榮譽獎,路遙成為陜西第一位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的作家,同時成為全國著名作家之一。1981年夏天,路遙背起背包,滿懷期待地來到甘泉縣招待所,并開始寫小說《人生》。
他一天工作18小時,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區別,但是在這個時候路遙依然是精力充沛。這是路遙回憶他創造時的狀態。他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這部作品出版后,很快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人生》的出版也使路遙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但他對目前的情況并不滿意。他甚至說他有一個更大的目標,他的目標是創造“一部真正的長篇作品”。32歲的他路遙仍然堅信自己的人生信念“像牛一樣工作,像土地一樣奉獻”。
與此同時,他開始為《平凡的世界》做準備。我們常說,一個人可以在痛苦中努力工作,但很難從成功中全身而退。但是路遙,他做到了,他毅然決然放棄所有誘惑,專心工作。
從構思到寫作,路遙準備了三年。在這三年里,他讀了100多部小說,翻閱了10年的《人民日報》,并親自去煤礦與工人們一起工作,體驗生活。就在準備之后,路遙身體出現了不適。當他開始寫這部小說時,困難更是接踵而至。
無論文壇方向的改變還是他身體狀況的惡化,都使得路遙寫作極其困難。這位年輕的中年作家,曾經風光無限,現在卻從與病魔的抗爭中偷取時間在他的床前寫作。他不得不違背外界的聲音和醫生的建議寫作,原因很簡單:“作家的工作不是取悅當代,更重要的是對歷史給出一個真正的交代。”
1985年,路遙在陜西銅川礦區體驗工人生活
1988年初夏,《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分完成了,路遙面對著手稿,落下眼淚。經歷了冷遇的路遙,知道自己的作品可能根本就沒有出版的機會,但盡管如此,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
在他給當時的《文學評論》副主編蔡葵的信中,他再次表達了他對見解主義創作的簡介觀點。好作品唯一需要的是群眾的認可,《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自1988年3月27日以來,《平凡的世界》在它完成之前已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這樣,雖然受到評論界批判,但是這部小說確確實實地進入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小說的情節牽動著每一位聽眾的心,他們或者感同身受,或者感慨萬千。
路遙手稿:《平凡的世界》手稿.
1991年茅盾文學獎公布,《平凡的世界》在當年的茅盾文學獎上獲獎。然而,這位作家甚至付不起去領獎的路費。他找到了自己的弟弟,但是弟弟也沒有錢,只好去幫哥哥借錢。借錢后,弟弟開玩笑地對路遙說:“以后不要再得獎了。萬一你拿了一個諾貝爾,我怎么給你湊路費?”
弟弟的這一句玩笑話里有欣喜卻夾帶著道不盡的辛酸。路遙看著弟弟臉上樸實的笑容,手里拿著借來的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忍不住罵了一句臟話(此處省略六個字)。
1992年,路遙因病去世。最后一個作品是《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的》,這部作品是路遙躺在病床上寫的。路遙他窮了一輩子,在晚年與疾病作斗爭,但他從未放棄夢想,也從未停止進步。幾十年后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仍然是一部杰出的作品,這部著作激勵了無數人,我們要向這位偉大的作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