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原文:
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17年8月24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叫《1分鐘能做什么?不可思議的“戰拖”心理學》。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要限時完成,你卻拖到了最后一刻才匆匆開始,還美其名曰這是“完美主義”?或者分明是2分鐘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自己卻拖了2個小時才動手去做?
本書是美國著名時間管理專家、頭號效率專家杰夫·戴維森的經典之作,通過把拖延問題細化成60條只需1分鐘就可以輕松領悟的有效建議,幫助拖延癥患者成為一個出色的即刻行動者,不費吹灰之力戰勝拖延。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三個部分的內容:克服書面表達障礙,巧拆任務和即刻行動。
①
『克服書面表達障礙』
在很多人的“必定拖延任務”中,書面類工作都位列其中。無論是工作匯報,還是文案,或者做計劃和復盤,他們都不知道怎么下筆,以致遲遲不去動手造成拖延。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問題,不如嘗試一下下面的方法。
001 列提綱
畫一張流程圖;分解每個步驟需要采取的措施;提醒自己不要偏離軌道;評估進展情況;反復演練;再確認新的路線。美國著名的懸疑小說家約翰·格里森姆就是用這樣的方法,為自己小說的每一章建立了完整的提綱,任何時候翻開,就知道接下來該寫什么,從而完成了很多部著作。
002 幾分鐘技巧
把任何借口都扔到一邊,關掉手機,忘掉刪除鍵,讓自己先寫上幾分鐘。通常情況下,只要你開始寫了幾分鐘,就會發現自己根本停不下來。寫作的關鍵障礙,其實就在于很多人根本沒有開始去寫。
如果,你也苦于無處下筆,可以試試列一份提綱,給自己機會先寫上幾分鐘。不妨從今天開始,花幾分鐘時間在剽悍晨讀的文章下面留言,寫下你的心得和感悟。你會發現,寫作其實沒有那么難。
②
『巧拆任務』
拖延的時候,你有沒有考慮過第三方押金?就是在需要完成一項重要任務的時候,把一筆足以讓自己肉痛的錢,比方說1000元,交給朋友、同事甚至是上司保管,直到按時完成任務才能把錢拿回來,反之錢就要被沒收。
為了順利拿回自己的押金,可以通過下面的辦法來完成任務,戰勝拖延。
001 分而治之
很多時候,我們拖延是抱著“要么全部完成,要么一點不做”的想法,比如說收拾家務,恨不得經過一次整理讓家里大變樣。當發現這是一個瑣碎而耗時很長的過程時,會遲遲不愿開始。
這時我們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辦法,一次收拾一個地方。今天收拾書柜的一格,明天把不要的鞋子扔掉。每次只做一點點,直到把任務完成。做斷舍離的時候,不妨邀請家人幫忙,彼此整理對方的東西,扔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比較痛快,效率也會比較高。
002 50%“中轉”法則
旅行超過一定時間時,常常會在一個第三方城市中轉,此時,如果因故要返航讓你回到出發地,估計你不會干吧?
我們面對困難任務或者項目的時候,同樣可以參考這個法則,在把任務拆分,做了一些入門工作后,再一鼓作氣一次堅持完成50%以上的任務量,以此作為“中轉”休息一下。此時,你會發現距離完成遠比重新開始近得多。也會讓自己振作精神,繼續完成更短、更輕松的第二階段,直到最后全部完成。
③
『即刻行動』
有人覺得自己的行動力不行導致了拖拉,而實際上,即刻行動是一種可以培養的習慣。
001 讓問題隨處可見
把需要處理的問題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對應的地方,會大大增強即刻行動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自己的抽屜門上寫“清理文件”,下次打開的時候,就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任務,從而順手把不需要的文件清理掉,而不是拖著攢了一堆沒用的東西,讓真正需要的東西無處可尋。
002 2分鐘清除“障礙”
接到一項新任務,初步判斷一下,如果2分鐘以內能夠辦完,就馬上著手處理,而不是列入日程,再另外找時間處理。
003 “最后期限”沒那么可怕
相信不少人都感受過臨到最后期限還沒有完成任務的焦慮。而實際上,善用最后期限,不僅能讓我們對任務做好規劃,將其一一拆解,還能提高效率。有人說,沒有最后期限的話,自己最后完成的東西比實際可能完成的要少一半。就像借錢,如果沒有一個還款日期,你是不是還錢就沒有那么積極?不如把“最后期限”也視為對自己或者別人的一項契約,在規定時間內努力做到最好。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了3個很快就可以掌握的戰拖法則:先動手寫上幾分鐘,克服書面表達障礙;巧拆任務和即刻行動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方法很多,道理細想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行動起來。把這些方法轉化成實踐,總結心得和經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戰拖方案。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贊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