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李萍
先自我介紹,確認身份,引起注意(用生命之花,屬于生涯導師的方式)
為什么學生涯規劃呢?
2017年四省市相繼開始改革,浙江、上海完成了一輪,一輪改革后,看到了什么?
政策層面:好學校選物理的50%,中等學校30%,差的學校是0。考試政策,時間和選科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學校管理層面:走班制,生涯實驗室
生涯教育層面:上課的都是心理學老師做主導,還有一些學科的老師轉過來的。但是還都是在迷茫中探索,達不到讓孩子“尋找最好的自己”的目的。
班級管理層面:班主任怎么滲透生涯教育給學生呢?
學科滲透層面
面對7選3——集體迷茫
孩子問你,老師,我該怎么選擇我的高考科目呢?
問題出在哪?生涯教育缺失,自我認知缺失,評價標準缺失。老師都在關注學生的成績,這個沒錯,體制下讓我們唯分數論,可是上了大學以后的困惑,你知道嗎?自殺,心理問題,其實都來自于中學階段的教育缺失。
高考改革讓我們把斷層鏈接起來。帶著孩子提前去探索大學,去了解土木工程學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樣的人。
不僅僅是一節必修課的事,是整個社會和家庭總動員的事。
未來的趨勢是這樣的:
學生選課走班已經開始實施
自我探索滲透到了各學科
各種形式的職業體驗已經開始
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與構建,對未來的期待與展望。
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老師從學科老師到導師,到支持者,到教練與喚醒者
未來的高中都要從新洗牌: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培養特色,每個學生選擇學校都是本著讓自己未來成為想要的人而去,有的學生想成為藝術型人才,有的學生想成為人文型人才,有的學生想成為理工型人才,每個學校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既能在高高的山頂立,又能在深深的海底行,這才是未來全能型,導師型教師的要求。
上午第一部分:7選3,聽從使命的召喚
真我金字塔——整個生涯教育思路與框架
因為什么好,就選什么科目,從因到果不是最好的方法,要把眼光放到未來。
那么,中學生涯教育的目標是什么?
1.自我身份的建構,發展與提升自我意識
2.先天智慧的開啟,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天賦彰顯
3.嘗試與體驗各種經歷,在不斷與外世界與職業鏈接中發展自我概念。
4.當下與未來連接,學業目標規劃與管理,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5.倒果為因,實現高考目標和人生的夢想
(舉例,外國教授不要中國學生要印度學生)
案例分享:
小明的教育夢
孩子,你能告訴我未來你最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想當一名中學老師
你想當什么老師呢?
我想當一名讓學生不為高考而高考的老師,生涯規劃的老師好像就是這樣的。
我覺得心理學更接近這個學科
那你打算去哪個學校讀心理學呢?
我覺得寧波大學好,但是我覺得我的成績不好,
那假如你考上了寧波大學,是因為你做了什么呢?能告訴我至少五點嗎?
然后把孩子寫出的七個方面寫入平衡輪。
孩子,假如你走到寧波大學是10分,你現在走到幾分?
走到5分了,(鼓勵孩子)
孩子,我得看看你是不是學心理學這塊料?
給孩子做性格測試esfj,非常適合做中學生涯規劃的老師。
再次鼓勵孩子。
孩子說,老師,我想改變目標,我想去上海華東師大讀心理學了。
那好,孩子,如果你考上華師大,是因為你做了什么?
老師,就是這七點,我覺得我能做好!
那么,考上華師大是10分,你覺得你現在做到幾分了?
我覺得有4分,而且,我決定不去旅游了,我要在家好好學習!
媽媽,你還記得嗎?小時候你帶我去過北大,里面可漂亮了,當時咱們還見到蔡元培雕像了呢!
你是不是想考北大了呢?
嗯,可是我不敢說,
沒關系,孩子,如果你已經考上北大了,你已經是北大的學生了,你站在北大的校園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心里想,媽媽,終于你能揚眉吐氣了,還有,我們年級那個姑娘,他終于肯理我了!
最后,請你給我總結三點,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老師,第一次有人問我想要什么,而不是告訴我要去做什么。
(之后跟隨的三個月,孩子一點點變好,自己主動找到資源,最后,如愿升入香港中文大學)
一天一地,天命與天賦呼應,向死而生
一任一督,找自己與做自己接軌,兩脈打通
孩子的自我概念不形成,將來就可能會有人格問題。
總結
從未來自我建構,看天賦優勢,再去做選擇
12——21歲,這個階段最想知道我是誰,我的未來有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
中學生涯教育重點:
1.幫孩子找到自己,做自己,而不是別人(人的痛苦來自于不能成為真實的自己,而不能成為真實的自己)
真正的你是誰?——找不到自己時的狀態是,你自己是無法和自己連接的,那個我不是真實的我,而找到真實的自己,做的事情是從內心流露出來的
推薦書目:《還我本來面目》,提到四體:身體,能量體,意念體(正念和負念),自信本體。
2.幫助每個孩子開拓無限可能,而不是定位
讓孩子真正現在期待的結果上,才能激發出行動的能量
選擇是一種能力,我們要培養選擇的能力,而不是替代孩子去決策。要讓小鬼當家。很多家長都不敢放手,所以,生涯教育要讓家長參與進來,浙江已經成立家長大學。
3.
問題來了!
如何尋找真實的自己?
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自己?
我的人生召喚與使命是?
這是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答案。
怎么認識自己呢?
方法步驟1:對你內心最有觸動的3個詞(價值觀)
做這個活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我是一個……人(說明孩子很自信,已經認定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我希望成為……人(說明孩子沒有力量,對自己不夠有自信)
2.還可以選出八種,放到平衡輪里,分別打分,分數最高的就是核心價值觀。這個適合給大學生和職場人做。
中學生很容易選出三個,而大學生和職場人則想要的更多。
方法步驟2:倒果為因——先成為后擁有(教練技術發問)
有夢想:先成為(being)后擁有
大學目標實現了,那是你做了什么?(平衡輪),把孩子們的夢想學校和平衡輪展示在教室里,讓教室里充滿正能量場,每天為此做三件事,學生聚焦在這里,能量就流向這里。
如果八個方面寫不出來,四個方面可以寫:休閑娛樂,學業,健康,家人朋友。
注意:聚焦目標——正向目標(不要想大象,不要想粉紅色的大象)越是這樣,越會想,所以不要總強調反向情緒。請孩子告訴你,他想要什么。平衡輪里要寫我要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當我們聚焦目標的時候,我們要減少干擾。
當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目標上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為你讓路!(金樹人)
我的六個發問:(照片)
假如孩子想考北大,可是目標有點難,怎么做呢?
我們可以把平衡輪里面的每個項目分解,問孩子從哪件事開始最有效果。
生涯教育是一種生涯生命教育,在每個孩子盡早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