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鄰居小王家的吵鬧聲又想起來了。
我去到他們家時,已經很多人圍在他們家了。小王的媳婦瞪著眼睛,手指著小王的母親林阿姨。
“要回去是吧?回去了以后就別再來!我家以后你別想再踏進來!”
鄰居們紛紛勸解,讓小王媳婦別這樣對待老人。小王媳婦卻像斗紅了眼的公雞,把林阿姨日常用品和換洗衣服卻都裝進旅行袋,當著大家的面扔到了門口。“走,要走趁早走。別再給我丟人現臉!
林阿姨紅了眼睛,拿起旅行包抬步就走。因為是晚上,大伙兒紛紛拉住林阿姨。林阿姨的家在農村,離這要半天的的時間,再說這么晚,哪還有車?一個老人家,半夜出走,安全如何保證?
附近的一個大叔,對小王媳婦說“你這樣也太過分了吧?這老人再錯你也不能這么做!”
這時,小王出聲了“大叔,這你就不知道了,我媽這次真不對!給我兒子弄的魚泥骨頭沒剔干凈。差點噎著我兒子了,你說平時地沒拖干凈,菜煮的不好吃就算了。這次孩子生命的事怎么能這么不小心!”
小王說得理直氣壯,大伙兒紛紛搖頭。
林阿姨本來是住在鄉下,因為小王媳婦生了孩子,她才過來幫忙。快要一年了,林阿姨天天起早貪黑,像保姆一樣伺候著他們一家。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孩子,樣樣都做。小王夫婦呢,上完班,回到家里吃完飯,兩個就抱著孩子逛街,日子別提有多么舒服。只是時不時會有吵鬧聲傳來,什么菜淡了,地沒掃干凈,衣服沒洗干凈都有。
林阿姨歲數大了,身體不太好,有腰增生,風濕病,眼睛也不是很好使。但小王夫婦非但沒有體諒她,反而諸多不滿。
最后,在大家的勸解下,林阿姨勉強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坐著汽車回了鄉下。小王媳婦惡狠狠地說“現在不幫我,以后別指望著我給你養老!”
大伙兒紛紛議論:小王夫婦也太不是東西了,林阿姨在這里幫了多少忙啊?沒有她,你們能過得這么瀟灑自由?完全沒半點感恩之心。
而我卻在想:在中國,對于父母為我們所做的懂得感恩的有多少?大部分人都覺得是理所當然。
我的一位朋友常常和我吐槽:她公公婆婆經常去旅游,不給她做飯,讓她沒飯吃。又吐槽他們做飯做得超難吃。
我回應她:你該懂得感恩!你公婆都有退休金,也沒跟你要過家用,而且,你跟你老公買房的首付都是他們出的吧?
我朋友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那他們現在不這樣對我,他們老了我也不用給他們養老!
其實,我這位朋友上班很清閑,完全有時間自己做飯。她大部分是她公公婆婆在做,她自己吃完飯,碗一丟,進自己房子玩手機。
很多人都覺得:父母就應該幫自己的忙,照顧自己,因為他們老了要自己養老。而他們忘了:曾經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他們帶大,并將自己最好的都給了自己。
很多人忘了:當自己長大了是成年人了,你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責任。父母無需也沒有責任事無巨細地想小時候一樣照顧著自己。
就像對小王來說:照顧孩子不是他們夫婦的事嗎?明知林阿姨眼睛不好,為什么不自己來做?為什么不想想自己責任缺失?因為在他們心里覺得:父母所做的就是應該的,就是理所當然的,當父母做得不好時,他們就會指責,甚至謾罵。
我至今忘不了林阿姨那天晚上的眼神,是那么地悲怨。想必,她也是傷透了心。
想想二十年后,如果我們這樣的思想傳承下去,我們的孩子耳濡目染,是不是當我們辛辛苦苦為他們付出他們絲毫沒有感恩,反而心安理得接受,一有差錯,就指責謾罵,我們仍然會開心嗎?
說到底:養兒育女,建家立業,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父母有能力的可以拉一把,但我們是不是該心存感激?畢竟他們的使命早已完成,他們功成身退,如今,主角是我們自己,他們只是配角。
對父母心存感恩吧,沒有他們,哪有我們的今天!他們早已完成人生的大事,他們現在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我們應該擔起自己的責任,父母的現在就是我們的未來。學會感恩,將來我們的孩子才不會對我們一味索取,不懂感恩!
? ?無戒寫作訓練營第三期第2天——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