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中,面對棘手的問題時,家人朋友往往會勸我們要“以和為貴”,盡量不要發(fā)生沖突。可是一味地逃避、忍耐,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甚至,這樣的態(tài)度會消磨我們的自信。但是我們也能見到還有很多人通過對話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他們的對話為什么會有這般魔力呢?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不逃避、不恐懼,開誠布公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俗話說對事不對人,心態(tài)很重要。大多數(shù)沖突是因為立場不同,而不是人的問題。發(fā)生沖突時,大部分人都沒能把人和立場區(qū)分開。我們通常會簡單粗暴地把立場、觀點、看法跟“這個人”畫等號,就很容易引起更深的誤會和沖突。此時,也要注意閑聊和溝通是有很大區(qū)別的。閑聊的氣氛比較輕松一些,大家可以敞開心扉,一訴衷腸,但聊天無法幫助你真正解決問題。
對話過程中,忙著澄清自己的意思時,會花很多時間考慮自己的說法是不是妥當,以至于沒有精力去控制自己的表情,或者手腳擺放的方式。但身體會比語言更誠實,仔細觀察微表情和微動作,有可能發(fā)現(xiàn)對方的潛在真實需求。我們說話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口頭禪,如果只是無意識的重復,頂多讓人覺得你拖泥帶水,口才不好。但如果在你突然問對方某個問題之后,對方說了很多無意義的發(fā)語詞,你就要多留意了,這往往意味著對方不想讓你知道某些真相。
激發(fā)正能量少說負面詞語,是溝通中一項重要的原則。相信你一定遇到過一類人,他們一開口就會讓你火冒三丈,雖然長期相處中,你知道對方并沒有惡意,可你還是會無法抑制地想要讓對方閉嘴。這種人說話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很喜歡用負面詞。
還有一類人的表達就像迷宮,讓人不耐煩。在高難度對話中,經(jīng)常要處理立場問題,可是有些人擔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會被討厭或者被要求負責任,因此習慣用“隨便”、“看看吧”、“再說吧”這類詞語來逃避。最可氣的是,這類人往往還很喜歡放馬后炮,因為他們迷宮一樣的回答給自己留了余地。(最討厭的一類人)
最后,如果想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就先要建立一個觀念,那就是,對話的重點不在于指出“ 錯在誰身上”,而是要明確“誰不愿意看到錯誤再繼續(xù)發(fā)生”。就像你發(fā)現(xiàn)客廳地上有臟東西,應該直接把它撿起來扔掉,而不是坐在那里不停抱怨家人不愛干凈,這樣爭論對錯很沒有意義,只是在浪費口舌。如果你想解決問題,就要負起責任,把話說清楚,而不是理所當然地要求對方配合自己的想法或者意圖去做事。(學習《超級談話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