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冷的日子,到某同學家樓頂天臺去打邊和邊燒烤,是大學寒假常做的事情。最冷的日子,到底在什么時候到來,其實大家心里都沒數。亞熱帶的城市,就算“史上最低氣溫”也低不過3度,而且只是個瞬間值。
在某個早晨醒來,日子就一下子從夏天過渡到初冬,氣溫突然降到10度左右,北風呼呼地吹。此時,就會有人在QQ群里吆喝一聲,北風起了,我們去XXX家的樓頂打邊爐吧!潛伏著翹首以待的吃貨們一個個蠢動起來,紛紛“好哇好哇”,熱烈響應。
雖然這年頭,去火鍋店吃,會是一個更省事的選擇。可是,北風天里,三五好友一起去超市你挑我揀,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對食物的嗜好,抱著什么都想吃的高漲的食欲,不斷地把各種食材放進購物車,買得殺紅了眼般停不了手。
在室外陽臺,或者是以天為廬的屋頂,擺上小桌子小板凳,拉長電線插座,電磁爐調到最大,猛火快煮一鍋湯底。女生們在樓下廚房一邊洗洗涮涮,一邊各種八卦。男生則在寒風中哆嗦著擺炭生火,準備燒烤爐子。
終于萬事俱備,只等開鍋。已經被北風和冷空氣摧殘到不行一群人,躲進屋內,隔著門縫遠遠看著鍋里咕嘟咕嘟地冒起熱氣來。
一聲“得食啦”,所有人應聲而起,毫不畏懼沖入寒風當中,猴急地擠在鍋前,以貪婪的神情看著切成薄片的羊肉被整盤倒進沸騰的鍋中。只涮一涮,馬上就可以撈出來吃了。沒有人甘于落后,筷子齊刷刷落下,一擊即中。
肥牛肥羊放進鍋里一燙就能吃,魚片雞腸放在漏勺里涮著吃。炸腐皮在湯面漂一一漂軟即可。金針菇可以大膽的丟進鍋里想什么時候吃都可以。
如此一陣排山倒海風卷殘云地猛吃,等到有人開始放淮山西洋菜和豆腐照時,大家就知道,燒烤時間即將開始!
趁著剛才大家吃得停不下來的功夫,木炭已經自行燒得紅火。北風呼呼地刮著,但是身體經過一段猛烈的能源補充戰之后,已經暖暖的。木炭燒得紅紅的,發出嗶嗶啵啵的響聲,成為熱源輻射而來。
冬天里的天臺火鍋燒烤,既不會冷,也不會像室內那樣空氣停滯悶熱。呼吸著流動清冽的新鮮空氣,大啖肥牛,也不會覺得油膩,從內到外都充滿清爽感。
撬開的生蠔和扇貝,帶殼整只放在炭火上烤,以蒜蓉覆蓋貝肉,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貝肉的新鮮,又增加了野味感覺。等到貝殼最邊緣的水分干掉,得出一圈醬油色,并發出動聽且誘人的滋滋聲,就可以開動啦!
暖和又飽足的大家就會開始探索各種潛在的燒烤美味。烤大蔥、烤韭菜、烤茄子、烤馬鈴薯、烤番茄、烤棉花糖……
能夠吃上熱氣騰騰的火鍋,和香氣氤氳的燒烤,不管鍋里煮的是什么,爐子上烤的是什么,都是件美好的事。大家的筷子在一個鍋里挑過揀過,似乎關系也親近了不少。
酒足飯飽之后的例牌節目,除了打掃之外,是海邊放天燈和燒煙花。因為城市實在小,到海邊去興許只是步行距離。
放天燈的時候,隔著天燈大家看不到彼此的臉,只是把目光聚集在那小小燭火只上。火光暖暖地映在每一個認得臉上,畫面看起來美極了。天燈慢慢上升,自然地劃過天空,漸漸遠去。
也許青春注定如這天燈,漸行漸遠。可那北風凌冽中,天臺火鍋燒烤的溫暖記憶,會永遠留在心里。
原創作品
2013年12月4日發表于微信公眾號【并非關于吃的一切】
微信搜索:chilechilechile (諧音:吃了吃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