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是思慕徐靜蕾的,近日在《圓桌派》節目中,老徐又著實火了一把,不管她愿不愿意,卻總能成為話題女王,在這期三八節特輯節目中,節目組也很應景地請來了徐靜蕾和蔣方舟兩位女性,與竇文濤、梁文道一同談論兩性關系和婚姻等話題。
關于男人:我根本不關心他們,愛怎么看怎么看
? ? ?節目一開始,蔣方舟一如既往地延續了她犀利的風格,對徐靜蕾進行問答提問,當面對蔣方舟拋出的問題:“男性喜歡征服才女,他們用才女去標注自己心里意淫的女人,你介不介意他們用這個來定義你呢?”而老徐的回答更是霸氣側漏,“我根本不在乎男性怎么看,愛怎么看怎么看”!徐靜蕾的話剛落地,竇文濤就忍不住問道:“你說你一個才女為什么喜歡用征服這兩個字呢?”蔣方舟有些訕訕地說,“可能我身上還有男權的遺毒吧”。
? 徐靜蕾的特立獨行自不必說,反觀蔣方舟,這個本該處于花樣年華的自信少女,身上卻有著超出年齡的老成世故與對于年齡強烈的焦灼感,可是姑娘,什么時候女性才不需要通過男性的認同就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呢?我想,這不僅與時代相關,與社會輿論相關,更與自我認同相關。蔣方舟,別名“蔣主席”,七歲便發表《打開天窗》,08年進入清華大學深造,二十多歲的年紀擔任著《新周刊》雜志副主編,可謂是年少成名,名利與美貌俱全,唯獨欠缺的是對自我價值的真正認同,甚至妄想這認同從男性那里獲得。正如蔣方舟的自嘲一樣,她從小就具有“討好型人格”,總要通過外界的肯定才能發現自身的價值,進入成人世界以后,又依賴于男性話語權,這一點,像極了平凡、普通的你我!
? ? ? 作為新時代女性知識分子,有許多女性雖然接受了先進的教育,也時常會呼吁男女平等,可是深到骨子里的還是男權思想的毒瘤。她們按照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定義,循規蹈矩地做一名傳統的賢妻良母,甚至當有人顛覆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認知時,第一個率先出來討伐的,絕大多數是女性。前不久鬧的沸沸揚揚的“鄭爽抽煙”事件,網上的輿論清一色是這樣的:“女孩子怎么能抽煙呢?”“女孩子抽煙像什么樣子?”各位,但愿有一天公眾的覺悟可以上升到這樣的層面:我們所應該譴責的,僅僅是抽煙這件事情本身,而無關性別!
關于年齡:你覺得美和年輕是女人最大的優點嗎?
? ? ?蔣方舟在《山楂樹》電影首映禮上的一句話值得眾人深思—“我的上限是等一年半,我認為,一年半是女人的一個周期,每過一年半,她的成色就差了一圈”。她的這種思想延續到了《圓桌派》這個談話節目里,蔣方舟在描述自己記憶里最心驚膽戰的畫面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男人,并肩站在同歲但看起來已經是非常蒼老的妻子旁邊。對于年齡的憂慮可見一斑,此語一出,便遭到了徐靜蕾的反駁“你怎么就認定老太太一定沒有自己的仰慕者呢?”此語一出,高下立顯!二十多歲的少女恐懼年齡,四十多歲的女人反而氣定神閑,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差。劉瑜對此也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一想到一個30歲以上的女人為自己的年齡而自卑本質上是迎合男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我就更覺得不能讓她們得逞。”要知道,年齡不是負擔,它不過是命運饋贈的禮物,很多人被年齡綁架,其實不是,是被自己綁架。正如徐靜蕾所言:我們其實一直都在自我綁架,沒有誰規定一個人在什么階段非要過成什么樣子才叫好,每個人就過自己覺得高興的生活,沒必要拿自己當成標準去評價別人,也沒必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換句話說,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樣啊!像老徐一樣不徐不迎,任山河變遷都與她毫無瓜葛,這樣云淡風輕的女人才獨具魅力啊
關于婚姻:我祝福你是因為覺得你幸福,不是因為你結婚。
當九零后被頻頻催婚時,七零后的徐靜蕾仍在不疾不徐地享受著愛情的滋潤,作為公眾人物,徐靜蕾承受的輿論壓力可想而知,可老徐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堅持固守本心,不緊不慢地活到了四十歲。反觀蔣方舟,心智則顯得焦慮許多,直言自己是兩性市場上等待著被挑選的那一方。注意,她此前已經用到了“成色”這個詞,而如今的“市場”又從她嘴里蹦出,可是姑娘,你知道這些詞意味著什么嗎?女性不是商品,婚姻也不曾是買賣呀!你這么好怕什么沒人愛?
? ? ? 蔣方舟在談話中提到了波伏娃,但是波伏娃與薩特倆人也是終身不婚的,波伏娃和薩特曾經有個不成文的約定,即任何事情絕不隱瞞,如果真的發生了外遇,就要坦誠告訴對方,但事實是他們一直到老死都住在一起,甚至被歌頌為二十世紀偉大的愛情。也許真摯的感情應該不是因為法律或道德的約束,而僅僅是因為愛。結婚與不婚只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形式,愿塵世的每位好姑娘,都能覓得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