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時間,認真安排每一天
前幾天看到一個菇涼寫的一篇文章,關于時間管理的,她說一天可以按15分鐘為一個單位,一天24小時,1440分鐘,那就是96個15分鐘。但是我認為一旦過度投入工作,15分鐘一下子就會過去了,來不及去督促過去的每一份時間,我只是很認同她“管理時間”的這個觀點。我覺得,時間不應該以單位來衡量,更好的是效益來管理。比如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半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同樣可以驗證量變是可以達到質變的。
那幾天我剛好也在思考時間的問題,一天24小時,白晝到黑夜輪替,卻不知道時間去哪里了,漫無目的地按部就班讓我很受不了,感覺這樣生活下去,25歲的我和癱瘓沒什么區別,于是開始安排一天的24小時。
我們沒辦法和時間賽跑,卻能安排時間來將其趕超
上周畫出的時間周期表格,真正的落實下來,也不算難,正當我一鼓作氣、一本正經地實施計劃,卻趕不上變化……六點半鬧鐘響起,我表示晚上睡覺前心理暗示特別有效:表格上的時間節點和沒做的內容一下子把我驚醒,我還要學習、坐車、工作、運動、練習寫作,每一分鐘都有自己的價值。
出門才7點10分,我信誓旦旦的說今天還要遲到的話,就改姓,卻忘記了這現實里的周一和我腦海里的計劃表背道而馳。7點45分等到開往公司的公交車,下雨天,早高峰,周一見,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男女老少擠在車廂里面,應該是二氧化碳濃度太高吧,我開始流汗頭暈。要下車的人著急擠來擠去,生硬的動作和生硬的背包,撞得我有點疼,心理的麻木默默承受痛點,不去計較、不去抱怨,畢竟在這車廂里的所有人都只是為了更好的自己在拼搏,都值得尊重。73分鐘后,8點58分終點站下車,我開始著急地奔向公司,畢竟遲到了是要改姓啊,可不能呢!
我是真的很氣,早起了這么多卻還是差點遲到,可是沒有人是故意刁難我,也不知道該責備誰,只是這現實讓我感覺負擔很重、很絕望。我覺得自己早起了是努力,可是有人比我起得更早,因為在我早起的時間點,去上班路上的車和公交上的人更多,難道我該責怪別人起太早嗎?每一種食物的存在都是客觀的,我們只能依靠環境去改變主觀因素,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有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
我深深明白,浪費在公交上的時間足夠我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讀書時代的那幾年的清晨都癱在了床上,慶幸的是我現在還有一顆躍動的心去追趕逝去的美好。抓緊時間,拿到駕照應該是目前最要緊的事情了,我可不想把時間花費在對我毫無意義的公交車廂里。
你現在用無聊來形容時間,多年后時間就會證明你的無庸
看看朋友圈,大家都過的很好,也許有些許是抱怨的負能量,但是我內心卻焦灼,不想丟棄這活躍的年華,什么談婚論嫁都與我無關,我要是的自由自在的單身好時光。如果覺得無聊了,我想肯定是書讀的太少了,來,少年,拿起書、靜下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多年后,我想我肯定不負年華不后悔,甚至是超感激現在努力的自己,致30歲不無庸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