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家書丨五外婆
? ? ? ? ? ? ? 文/前行者
這幾天,從對河西城村回來,心里頗不寧靜,一幅祝壽團聚的畫面,總是縈繞在腦中,五外婆九十四歲高齡,精神矍鑠,身體嬌健,口齒伶俐,只是鬢發斑白,除耳有點失聰外,大體與往年相比沒有兩樣,一個十足小巧精致的農村老婦人形象。
看到在家門口菜囿里摘菜的背影,當著舅舅的面,我竟然開起了玩笑,怕是五外婆不知道我的名字了,這時我大聲喊叫,五外婆你說我叫什么名字,她抬頭不加思索的回答,你是振訓呀!看來我自作聰明的笑侃是多余的,五外婆的記憶力好,在大家的心中是有數的,難怪舅舅們異口同聲地說,她肯定會知道的,這難不倒她,但我在一天的相處之中,盡有隱隱不快,我仔細觀察她和前幾年相比,還是有些細微的變化,的確蒼老了許多,她和我的話語少了,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有點麻木,親切感在喪失,有點愁緒悵然若失……
因為,每次我探望她老人家,一雙粗糙有力的大手,緊緊不肯松開,總是嘮嗑家常,噓寒問暖,提起我多病過早離世的娘親,常淚流滿面,臨走時戀戀不舍,揮手致意,我都不忍直視回頭。
五外婆,飽經風霜,育有五男二女,歲月年輪寫在她滄桑的臉上,老皮疙瘩,老氣橫秋,一看就是個吃過苦日子的人,在我童年記憶里依稀清晰起來。
我們家和五外婆家是有淵源的,我外公抗戰戰死后,我親外婆改嫁,我母親遭外婆遺棄,成了實際上的孤兒,五外婆收養了她,我母親在嬸娘叔叔家長大,五外婆用她寬厚仁慈的愛,溫暖了我的娘親一輩子,一點都不感到孤單,甚至讓我的母親得了更多的母愛,在我母親的心中,早己把嬸娘家當成了娘家,把嬸娘當成了娘親,五外婆用慈母般的愛給予關心愛護,母親常嘮叨五外婆的好,她用淳樸善良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不張揚,不虛華,不偏心,實實在在贏得了母親的尊重和愛戴,不是生母勝似生母。
小時候,我的童年假期,一般來說,是在五外婆家度過的,夏季溝渠清澈的流水,曾有兒時的伙伴在水中捉迷藏,抓魚摸蝦,捉青蛙等兒時的記憶。每次只要我們來玩,她會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我們吃,外婆家前青蔥的荷塘,茅草屋裊裊升起的炊煙,農村土灶燃燒的大火,大鍋飯菜,歷歷在目,無不濃縮著五外婆家常味道。記得有一年冬天,家里實在是沒東西吃,便把貯藏密封在土坑里來年做種甘蔗,挖掘出來招待我們,當然選的是最粗,最甜的,樣子好看的,五外婆的熱情,無私,大氣,我小哥常提起這件小事,一直暖暖的,甜美存放在心中。
五外婆家離縣城近,常種菜在街上賣,換點小錢補貼家用,每次只要上街賣菜都會順便到我家,送點新鮮菜,遇到逢年過節時,還會送上自己扎的糯米糍粑和米豆腐,土雞,雞蛋之類的特產。
我母親多病,每次手術都牽動著她老人家的心,倒是五外婆多次主動侍奉照顧,母親臨走前,強烈要求回西城娘家住上了一段日子,又重溫了她們母子情懷,當然,在五外婆寬厚愛人的教育下,我母親與其他叔伯秭妹相處的特別好,在幾個弟弟家輪流住上十天半月那是不用言語的。
五外婆一生勤勞,善良,相夫教子,五外公好玩,外號“老玩童”,家里的大政方針,都是五外婆當家作主,當時,在農村經濟條件不好情況下,把幾個兒拉扯到大并不容易,個個兒女成家立業,晚年兒孫繞膝,孝順,其樂融融,盡享清福。目前,住的地盤大都已征收,也領取養老金,像城里人一樣安度晚年,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好,我總結了一下,五外婆長壽秘訣,簡單,心寬,善良,勤儉,系愛心于一生。
農村過去封閉落后,但人家往來密切,親戚家走動頻繁,不象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交往減少,親情也隨之淡泊。
總之,五外婆是我們的親人,是母親的恩人,是一個大好人,大恩不言謝呀,我只能用我的方式,經常去探望孝順她,祝愿她老人家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