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李開復寫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昨天,我很詫異,他的微博粉絲超過5000W了,就這個成績是需要花費多少努力和能力才能達到的大V水平。并且,李開復在事業上也非常成功,如果沒有得癌癥,我相信,他只是事業上很成功,而不是人生。
我也漸漸地發現,人生并不是因為成功而完整,恰恰是因為成敗而完整。因為失敗,讓我們意識到曾經壓根沒注意到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地完善,我們才能更加聰明地健康地活過我們的人生。
而書中提到,李開復也開始管理自己的生活了。許多個科目,每天檢查是否已經做好了,當然,根據醫生他們推薦的很健康的生活方式,李開復恢復地很好。當然,癌癥哪怕痊愈了也可能再次復發,而癌癥,正是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并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整個人都特別地樂觀,會更加愛生活。壓力是無處不在的,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就會積累成抑郁癥,長期郁郁寡歡而威脅到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太可貴,所以人們總是擔心自己的亞健康是否有一天真的帶來不好的后果。可能這些人壓根不重視自我的健康管理。
大概是大二,我看了凱文凱利寫的必然,我相信。以后是大數據的時代,也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我之前想做一個APP,是一個健康管理的APP,因為就我現在每日的生活管理比較笨,全靠人工。而如果有APP就可以直接用程序化的圖表來展示,那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收集的數據進一步挖掘,可以找出其他的一些結果,并且收集數據的過程要盡可能簡單而容易堅持,而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會有效果。
先不說它的盈利模式,很多時候,偉大的產品的初始哪知道怎么賺錢,只是說它能夠為消費者和用戶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從而有了用戶就等于有了一切。在一個用戶那么難獲取的時代,如果有了客戶,就有了其他的一切。而我想說,恰恰有了用戶,盈利模式才是最簡單的,因為這玩意不能倒過來,沒用戶,再體面的盈利模式都是毫無意義的。
差不多就這樣,如果有機會,我會把這個當做一個創業項目來做,當然,這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