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張照片里都藏著一段留不住的歲月,和一個忘不掉的故事。這一組30年前的照片,仿佛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時代,那時的日色慢,車、馬、郵件都慢,天很藍,云很白,姑娘也很好看。
那時的風景,還沒有那么多人打擾,商業化也沒有那么嚴重,處處是景,步步如畫。
1986年的一場雨,讓西湖瞬間變成了古色古香的水墨畫。
陪伴,是這幅畫最溫暖的色彩。
云卷云舒下的梯田,歲月靜好的彩云之南。
落霞點綴的水面,讓人莫名心動。
江蘇東山的油菜花,花開時絲毫不輸給現在的婺源。
1982年云南大理洱海,見一面便難以忘卻。
那時的姑娘,沒有PS,沒有美圖秀秀,只是純純的美。
80年代,愛美的女子并沒有太多化妝品,但依然微微一笑就傾城。
1988年,大同至北京火車上的女子,藍毛衣格子裙現在看來也一點不過時。
西湖岸邊,她微微一笑,溫暖了時光。
濃眉大眼,淺吟低笑。那一低頭,讓歲月溫柔
那時的孩子,沒有手機,沒有平板,零花錢也不多,但是有一堆朋友,同樣充實幸福。
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都是一樣真實。
在學校食堂一起吃午飯,飯菜不算精致,可吃著就是香。
?
一張桌子,一塊磚,就能開始一場乒乓球大戰。
沒有華麗的舞臺和美麗的服裝,但孩子們表演都很認真。
不知道這些孩子,是否還堅持著跳舞的夢想。
當年一起玩耍的孩子,如今早已嫁作人妻或成為人父,但當年在一起打鬧的時光應該會永遠存活在記憶中吧。
那時的愛情,含蓄而內斂,青澀而深情,牽了手就是一輩子。
1986年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一對愛人,笑容里滿滿都是幸福。
摟抱在一起,在當時算是很膽大的舉動了。
當年一起看荷花的兩人,如今應該早已組成了幸福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1985年在長城拍攝婚照的一對新人,很簡單,很真實,也很美好。
那時的生活,沒有多富裕,沒有多現代化,但日子卻也過得有滋有味。
30年前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萬事萬物都散發出蓬勃而生澀的活力。
已經有人開起了轎車,但馬路還不擁擠,不用擔心每天的早高峰堵車。
許多80后,從出生開始就領了人生第一個證書——獨生子女證。
不過他們的童年也并不孤單,因為有一群小伙伴,那時高樓不多,鄰里關系都很親密。
海關的工作人員,他們中間有人靠著聽收音機練就了一口,流利而標準的英式英語。
騎著三輪托運家具的男子,皮衣墨鏡,盡顯酷帥范兒。
公園里玩耍的一家人,照片中的小女孩,現在應該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吧。
老茶館總能吸引很多市民來喝茶,一杯茶便能聊上一個上午。
80年代北京大學的宿舍,那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時代,每個人都暢想著自己的夢想。
在車站看書的乘客,讀書成為當時的一種潮流。不像現在,看手機才是一種常態。
雖然中間差了幾十年的光陰,但讀起書來,爺爺和孩子們都是一樣認真。
臺灣的書引進大陸,三毛的文字不知觸動了多少人。
常常能看到外出寫生的人,即使在一個山腳下,也能畫出一道風景。
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水也很清,故事同樣精彩。
歲月如同奔騰的河流,悄悄將一切都帶走,只把這些最珍貴的照片,留給多年以后……
最可惜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上了床也沒有結局的年代,卻渴望牽了手就有一輩子的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