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廣泛運用于臨床的醫用有粉手套,面臨被封禁的危險。
在臨床診斷、檢查和治療中,我們醫務人員都會使用手套。醫用手套分為有粉和無粉兩種,有粉手套中通常會添加玉米淀粉或滑石粉作為潤滑粉,從而便于穿脫。
這種廣泛運用于臨床的醫用有粉手套,卻面臨著被封禁的危險。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在2016年3月22日發布公告,建議在全美范圍內禁用醫用有粉手套。老美出于什么考慮“痛下殺手”?難道不擔心醫用手套短缺嗎?
更新標簽也無法避免風險的危害
當年筆者還在急診時遇到這樣的病例,那時120運來一名車禍傷員,傷勢也不是太重,就是右前臂骨折,意識也清楚。當我們戴上手套為其進行初步處理時,他說自己乳膠過敏,我們立即脫下并更換無粉手套,但也在同時,患者突然呼吸困難、喉頭水腫……
當我們脫手套時,手套中的潤滑粉顆粒進入空氣,形成局部氣溶膠,這些潤滑粉顆粒不僅接觸皮膚黏膜,還可以通過呼吸進入氣道,而潤滑粉所吸附的蛋白質可引起氣道炎癥或過敏、肉芽腫等。如果是手術手套,由于直接接觸患者組織,還可以引起傷口粘連等術后并發癥。
然而,這些風險都無法通過更新標簽來避免,因為只要使用了有粉手套,就會對病人和醫務人員產生不合理的、潛在的傷害。這也是為什么即使克利夫蘭診所、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等全美頂尖醫院都在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有粉手套的情況下,FDA仍舊對有粉手套痛下殺手的原因。
這次的FDA考慮封禁的,無論是合成手套還是天然膠乳手套,無論是含可吸收的粉(玉米淀粉)還是不可吸收的(滑石粉),只要是有粉的醫用手套,全部禁用。有人擔心美國是否會因此出現醫用手套短缺的問題,但是根據FDA的調研,93%的美國醫務人員都已使用無粉手套,禁用有粉手套并不會引發巨大的供應缺口。
國內仍大量使用有粉手套
國內有粉手套的使用情況如何?據2012年一份對北京42家二、三級醫院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六成的醫院(25家)使用有粉手套,其中使用有粉手套的醫院中超過一半(13家)是全部使用有粉手套,而非手術室科室使用后沖洗潤滑粉的只有約10%。相對來講,三級醫院的無粉手套使用率明顯高于二級醫院。雖然是三年前的數據,但是從醫生網友的反映的情況來看,我國仍有大量的醫務人員使用有粉手套的情況,而且絕大部分在基層醫院。
這可能是由于醫務人員通常關注手套牢固程度、佩戴是否順利、無菌水平和對精細操作有無影響,對于潤滑粉的危害認識不足。而且有粉手套的價格相對低廉,這也是許多醫院和科室使用有粉手套的原因之一。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不僅僅是炎癥、過敏、術后并發癥等不良后果,檢驗人員如果使用有粉手套會對化驗結果有影響,導致誤診漏診率升高。有研究顯示,即使根據診療規范,在使用后用無菌水洗手甚至刷手都不能完全清除潤滑粉顆粒,仍會有粉塊或顆粒殘留。
因此,美國FDA禁止有粉手套的提議還需要90天的公眾評議才能正式生效,但不可否認,這項提議的確對提高醫療質量、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有幫助。但根據中國的國情來看,要想徹底脫下有粉手套,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參考文獻:
[1]Mohammad A.KhanJohn Lee Brown,ruthryn V Logan,et a1.Suture Contamination by Surface owders on Surgical?Gloves[J].Arch.Surg,1983,118(6):738—739.
[2]段振蘭,王秀華,胡范彬。北京地區醫用乳膠手套使用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療設備,2012,27(3)
[3]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9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