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車離巢湖一頭扎入漫漫的夜色中,有人睡意朦朧手扶車窗迷迷糊糊地問道,老同學我們這是去哪?運漕古鎮。好看嗎,有什么特色?特色可多,包你看個夠。那人依然不放心,一個小鎮,會有那么多值得看的內容嗎?為了讓客人能安心在車上打盹,運漕同學說,你放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運漕肯定有驚奇。車道運漕已經快晚上十點,運漕同學安排我們住下便匆匆回家。小鎮旅館出奇地干凈寬敞,100元的房間比城里五星級酒店的還要大,由此可見運漕人的大氣!
??????? 第二天早晨7點還沒到,運漕同學就過來敲門說是要帶我們去吃“早茶”,接著又信心滿滿地說中午去帶你們喝“東關老鵝湯”,包你們滿意,這“有吃有喝”便是我們運漕的“一寶”。這樣說來,你們運漕還有“二寶”“三寶”了,運漕同學笑著說,那當然了,別急,運漕寶有多少,待會我們一一揭曉。說完,運漕同學便給愛人打電話說去藕香居別忘了帶上茶葉,運漕同學愛人跟我們也是大學同班同學,兩個人男俊女美,讀書時便相互相中,畢業后雙雙棲身運漕這塊風水寶地,過上“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好日子,這樣好的人生境遇,令我們大家實在羨慕不已。一行人往老街藕香居走,遠遠地就看見店鋪外排著好幾張桌子,上面坐滿了人,可見藕香居在當地極高的知名度,“酒香不怕巷子深”,生意做出去了,客人就會紛涌而至。
(
??????? 運漕同學說我在里間訂了一桌,進去吧,運漕同學愛人早就在店里熱情相迎了,同學之間寒暄之后,運漕同學問愛人,茶葉帶了嗎,帶了,那趕緊給同學們泡上吧,一邊催店鋪服務員趕緊上早點。于是,女同學就忙著給我們倒水泡茶,同時幫著服務員上早點,忙得一刻不停。真是夫唱婦隨,配合默契。也令我們感動、感嘆不已。說是早點其實不亞于大餐,一大盤小籠包,兩盤鍋貼餃,一盤煮干絲,一盤高湯燉銀耳肉絲,而且料實量足,小籠包皮薄肉嫩別有風味,鍋貼上面漲了一層雞蛋皮,頭一次見到,干絲韌滑吃起來勁道生香,銀耳肉絲加原汁原味的雞湯醇厚鮮美,這樣精美可口的早點即使是與揚州的富春和北京的全聚德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有人便嗔怪運漕同學早點弄得太豐盛,吃不下。運漕同學說不急慢慢吃,邊吃邊喝茶,才有味道嘛。
??????? 原來,運漕人是將吃早點與喝早茶結合在一起,形成別具一格的“吃早茶”風俗。農村人干什么都講一個早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早三光,一遲三慌”,意思是清晨起得早就很從容,把事情安排得緊緊有條,起遲了,時間緊迫就會慌慌忙忙。這一個“早”字凸顯農耕文化長期以來所養成的勤勉奮發的民族特性。但將“早點”與“早茶”融為一起的“吃早茶”彰顯運漕人的富足與悠閑。運漕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它南依裕溪河,北依后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修的《含山縣志》曾這樣評述運漕鎮:“地臨大河,上通巢湖,下接長江,居民稠密,商賈輻輳,舊設巡司”?!把菜尽庇纸醒矙z司,是宋、明兩代設置的地方武官,負責地方治安,官品九級,僅比縣令低兩級相當于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要不是因為經濟繁華、人口眾多、位置顯赫,犯得著派這樣大的武官來維持局面?更重要的是運漕處在巢湖通往長江的咽喉地帶,在陸路交通不發達主要依靠水路運輸的古代,上游合肥、舒城、六安、廬江、無為、巢湖等地糧食及其它農副產品想要出江,無論是走南邊的裕溪河入江或者北邊的后河經牛屯河入江必須經過運漕,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運漕商業重鎮的地位。據史料記述:古運漕“有72條巷,48道閘,專人駐守,晨開夜鎖”,繁忙季節“商船綿延數里”,有“商賈盈萬”、“店鋪百戶”繁華富庶、名震江北,故明代以來就是安徽省江北八大名鎮之一。可以想見,每天清晨,那些商賈店主紛紛來到藕香居,一邊吃著早點,一邊談論生意,好不快哉,得意之余再呷一杯茶,沖刷一下油膩的腸胃,然后度著方步回去經營各自的生意,顧客吃的滿意,店老板賺的開心,這樣雙贏的事成就了藕香居的輝煌,去藕香居“吃早茶”漸漸成為運漕人丟不掉的習俗。一頓早茶開啟美好的一天,運漕人不僅善于經營買賣,也善于經營人生!吃了藕香居的美味“早茶”,有人開玩笑地問道:說還有喝的呢,我們什么時候去喝老鵝湯?運漕同學說,別急啊,我們先去看完運漕古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