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關于美國第一夫人的成長史。從普通家庭長大到美國第一夫人的八年歷程,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介紹了一位非洲裔美國女人在成長道路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如家庭教育,原生家庭環境對子女性格的影響,女性教育觀,戀愛婚姻觀,個人價值觀,成長的世界觀,女性的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取舍及對于自身的價值拷問。
精華摘抄:
1. 失敗先是一種感覺,很久后才會變成實際的結果。它先是由自我懷疑滋生出無力感,而后升級,這一切通常是由刻意營造的恐慌所導致的。
2. 母親在教育子女上秉持著一種禪宗式的冷靜和中立,我覺得這種心態非常好,非常難以效仿。
3. 我現在意識到,他的每個行動背后都有一種沉著的自信作為支撐,那就是她會把我們培養成未來的大人。我們的決定要自己來做。這不是她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而且永遠是我們的。
4. 現在我懂了,即使是幸福的婚姻也會讓人膩煩。婚姻是一紙要不斷續訂的契約,甚至可以秘密進行—甚至能獨自一人進行。
5. 每當他們失誤或犯錯時,那些人就會大喊“我早說過你不行”。這種噪音不會消失,但我知道的那些成功的人都想出了辦法應對,那就是依賴那些對他們有信心的人,并不懈地向目標挺進。
6. 我相信會有一個人出現并成為我的一切,他性感,可靠,對我的影響直接而深沉,讓我愿意為他做出犧牲和妥協。
7. 你不會真正了解自己對于家的眷戀,直到你離開后,直到你體會到漂泊感,就像一個瓶蓋在異地的海面上漂浮。
8. 我是從市中心的一所高中走出來的,不管我入學時與別人有怎樣的差距,只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在需要時尋求幫助,學著調整自己的節奏而不是犯拖延癥,我就能迎頭趕上。
9. 他之所以去上法學院,是因為在基層的工作經歷讓他看到,重大的社會變革不只需要基層人員的工作,還需要更強大的政策和政府的行動。
10. 那意味著我要找到一個新的職業。最讓我受震動的是,我對自己想做什么沒有具體的想法。在上學的那些年月,我居然沒有細想過自己的熱情所在,以及如何將它們與我心目中有意義的工作結合起來。年輕時,我沒有做任何的探索。我意識到,貝拉克的成熟,部分原因在于他做社區組織者的那些年的經歷,甚至更早前,他在大學畢業后那年,在曼哈頓一家商務咨詢公司做了一年的分析員,顯然那是無法令人獲得成就感的一年。貝拉克還嘗試了其他一些工作,結識了各種各樣的人,他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最看重什么。相比之下,我一直害怕漫無目的的掙扎,太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還有掙錢支付賬單,所以我沒怎么認真思考就步入了法律行業。
11. 我們面前只有一個真相:我們在一起的日子就要結束了。他的身體不會康復,他會錯過我余生的全部日子。我會失去他給我的安穩,撫慰還有每天的快樂。淚水開始順著我的臉頰止不住地流淌。
12. 在親人離世后繼續生活是十分痛苦的。穿過走廊或是打開冰箱時,你會心痛;穿襪子時,刷牙時,你會心痛。你食不甘味,回首往事都會讓你心痛。你看到往日覺得美好的場景,比如日落時紫色的天空,或者滿是孩子的游樂場,卻只是加深了失去親人的悲傷。悲傷原來可以如此孤獨。
13. 我的重點并不在于找新工作,而是想擴大擇業面,了解別人都在做什么。我意識到,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不會自行展開,我耀眼的學歷也不會自動帶我找到有意義的工作。跟找工作不同,事業的方向無法從校友錄的聯系信息頁找到,它需要更深沉的思索和努力。我需要抓緊時間學習。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向約見的人闡述我的職業困境,詢問他們的工作內容及他們認識什么人。我認真地詢問有什么工作是一個不想再從事律師業的律師能做到的。
14. 隨著旅行次數增多,我開始愛上這種感覺,一個嶄新的地方在一瞬間毫無虛飾地呈現在你眼前。空氣的重量都和你習慣的不同,里面還有一種你無法辨別的味道,那是一種微弱的木頭燃燒的煙味兒或柴油的味道,又或者是樹上的某種花朵開放時散發的芳香。同一輪太陽升起來,但看起來跟你熟悉的就是有點不一樣。
15. 作為一個非洲裔美國人,身處非洲所感受到的那種中間狀態,是很奇特的。它讓我感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傷,一種在兩塊土地上都漂泊無根的感覺。
16.我們做的不是一場單純的競選,而是要讓政治在未來變得更好---更少被金錢驅動,與普通人關系更加緊密,最終讓人充滿希望。
17. 其實,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在還未真正明白很多東西的意義或價值時,就已經開始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它們了。
18.說到接受教育這一問題,我有著親身的體會,教育是我改變自己人生,邁向上層社會的主要途徑。
讀后感想:
真實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通過媒體上看到的第一夫人總是有距離感,而作者米歇爾奧巴馬卻帶來了鮮活的普通人生歷程她是普通的,普通的生活學習經歷;她是非凡的,非凡的政治平臺視角。這樣的結合是獨一無二的,卻非不可復制!作者把“第一夫人”當作一份工作,一份可以體驗不同人生的工作,通過一個在高處的視角來看這個時代、社會、國家。
真實,溫情,有智慧,當然,還有自信
? ? 在媒體的宣傳下,第一夫人這樣的政治角色帶給人的距離感在看完這本書后被消除了。作者對其原生家庭的分析,成長環境的還原,以及令很多讀者乍舌的初戀情節都在書中被娓娓道來。真實勝于完美,并產生理解和包容,勇于面對自我。
米歇爾對家庭親情的重視,體現在每一個讀者在讀到她寫的那段父親去世后痛苦的情節,無不都為之落淚。家庭的教育環境培養了她堅韌樂觀勇敢的精神。兄妹深厚的感情,無論在什么時候,家庭都是堅強的后盾。
米歇爾的學習成長生活經歷都是普通的,但是她是有智慧的。知道自己的目標,并不顧一切的要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的行動派是令人生畏的。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在她成為專業的律師后,拿著不菲的收入,住著精美的公寓,仍然還在尋求自己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事情。同樣,她也遇到了轉業跨行的困難,她也同樣焦慮和不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經歷了,這樣的感同身受就發生在不久前,我的困惑,我的不安都在無時無刻地阻礙我尋找方向
或許,旅行也是我和作者相同的愛好。看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花草樹木,都會提醒你,世界很大,不同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努力的生活著,我們要的不是比較,而是接受與包容。
政治帶來的不是政權的紛爭,而是一批人為了一個信仰,努力的爭取到公平公正,服務于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
相同點:健身,閱讀,心流,女性的平權意識,女性的工作與家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