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四部分:
一、現代十大死因的根源——血循環;
二、舊的血液循環理論——流體力學;
三、作者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環理論——共振;
四、安慰劑效應與宗教、心理學的“放下”
五、本書告訴你的養生之道
六、作者簡介
一、現代十大死因的根源——血循環
表0—1、表0—2分別列明了中國人與美國人的十大死因。作者認為,表中的疾病都是血循環的問題,血循環是身體統治每一個器官及組織所使用的工作,它里面包含所有我們進攻、防守所需的物質。如果某個器官的血循環變壞,白血球、抗體無法順利輸入,細菌便滋生、病毒便繁殖,因而發生病變。
所以,如果我們要治療現代病,必須從血循環著手。
二、舊的血液循環理論——流體力學
以往的血液循環理論的由流量理論發展而來的流體力學,是指心臟節律性的搏動推動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按一定方向循環往復地流動。流體力學認為,血液之所以能夠在體內循環,是因為心臟搏動而產生的推動力與重力共同作用。
但是流體力學無法解釋很多問題。比如
(1)、我們的心臟為什么長在離頭頂1/4的位置?為什么不和腦對調,就長在頭頂?按照水往低處流的流量理論,心臟在最高處才好送流量到達全身,我們為什么沒有長成章魚的形狀?
若僅僅是為了維持流量,現在的位置并不是最理想的,腦與心必須換過來,心臟的血才容易灌輸到腦部去。
其它問題還有
(2)、升主動脈為何要轉180度?(3)、器官為何與主動脈連接角呈90度排列?(4)、為何有舒張壓?(5)、為何心臟要有規律地跳?(6)、為何生物大小與心中頻率成反比?(7)、生物體如何運動?
舊的血液循環理論——流體力學無法對以上問題有一個合理的回答,上述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結構與特性,與流體力學有非常大的沖突,按照物競天擇的原則來看,是無法生存下來的。
.png)
三、作者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環理論——共振
作者經過研究,發現中醫的“氣”,事實上是一種“共振”,也就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
心臟輸出能量,共振頻由低到高的產生,器官經絡也有一個個長出來,這就好比音樂理論中諧波產生的現象(圖3—2便以音符的共振來類比經絡共振)。這也即作者說的“氣的音章”。
人類胚胎發育的過程也等于重演全部的演化過程:魚期、烏 龜期(兩棲動物)、爬蟲期、哺乳動物期,最后才是人。心臟剛開始形成時也只連接一條主動脈,只有一個基頻,是主動脈的天 然頻率,接著在適當的位置長出肝來了,跟著耦合出第2個諧 波,在恰當的位置又接著長出腎來了。一個個經絡就長出來了, 到形成一個胎兒時,全部12個經絡完全長成。演化的過程也是 一個個的經絡從前面去產生后面的,發生的過程也是一樣,所以 才會讓整個器官的演化過程看起來就像胚胎發生的過程一樣。
所以我才說人的身體里面藏著一首歌。
作者根據自己的研究,發明了一個脈診儀,以能量、相位、缺氧等指標來作為人體狀態的總報告,實質就是傳統中醫把脈的拓展與延伸,將傳統中相對模糊的經驗診斷轉化為精確的儀器測量。(本書第五章及第七章,詳細介紹了脈診儀的使用情況)
.png)
四、安慰劑效應與宗教、心理學的“放下”
作者在書中提出:“有一種脈是最有趣的,就是靜靜躺著的時候,我們看到的脈象在打坐的狀態,身體自己會補救比較不好的地方。為什么說靜坐、靜躺對身體很好?我們做過研究。事實上,當人靜靜 地坐或躺著時精神既好、身體又能放松,則身上哪里虛,血循 環就會自動去補哪里,我們相信這也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①。西醫相信有安慰劑效應,并相信安慰劑效應可以治40%的病。換句話說,在100種不舒服的癥狀中,以安慰劑的方式去治療,病人覺得有改善的大約會有40種?!?/p>
“為什么安慰劑效應的效果這么好?因為“放下"。所有的宗教都叫你放下,放下的時候,就等于在靜坐、靜養、休息。 這時就會產生一個奇妙的效果,如果你腎虛的話,身體就會自行補腎,血自然往腎臟或腎經去;脾經就會補脾,血會多送一點給脾及脾經(第3諧波能量增加)。”
我看過很多的心理療法,比如認知療法,同時還有佛教等宗教的理論,確實是有“接受現實”、“把煩惱放下”等類似的說法,方式有冥想、反思(通過一些理性而具體的問題來反問自己)等等,看來所謂的“放下”,不僅僅是對人的身體機能的康復起到一定的作用,亦對心理上的創傷有治愈作用。
五、本書告訴你的養生之道
下面列舉一些書中提及的養生之道
5.1、胸式與腹式呼吸法
曾有人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在養生上有什么不同的效 果?我們可以這樣來看。胸式呼吸右心室的負載較小,因為胸呼吸會幫助把血擠壓出來;腹式呼吸靜脈回流會好,因此會補腎。
所以腎虛的人,最佳的治療方式就是多練腹式呼吸。我們 50%、60%的靜脈血都藏在肚子里,所以當你不斷地去擠壓它 的時候,靜脈回流就會變好。當我們用腹式呼吸的時候,左心室的負載會變小,因為腹式呼吸會幫助把血擠回去。所以只要 好好深呼吸對心臟就不錯。不同的呼吸法,對心臟有不同的幫助。若要對左心室右心 室都有益,最好全面呼吸。胸式呼吸會增進右心室功能,而腹 式呼吸會增進左心室功能。練氣功是在鍛煉循環器官,除此之 外,呼吸也是很重要的心肺強健的方法。
5.2、站樁補腎
命門在肚臍眼正后方,一般來說下背痛也多在那個位置。
要讓命門松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面對墻半蹲站好, 胸口盡量去靠墻,這樣又松命門又補腎。其實腎虛的人叫他一天好好站三次,補腎的效果是什么補腎藥都比不上的,問題是要有耐心。這在武術里面是基本功,就是站樁,最重要的部分是下盤,而且這個功夫非常補。我們做過實驗,站樁過后去量 脈,腎就補起來了,命門松,心肺也開了。腳在用力,所以氣 血都往下,腎就自然補起來了。這個動作不用花錢也不用吃藥, 而且又沒有副作用。不過如果是老人家的話,當然還是給他補 腎的藥比較方便,叫他們做這個動作,可能受不了。腎一補起 來,心腎一交,全身的循環量都會增加。
5.3、生命未必在于運動而在于靜止
現在很多西方運動專家建議讓心跳控制在平常的1.5倍, 說是對身體最好,其實這對身體是很傷的。因為當心跳變成原來的1.5倍時,并非人體自然共振的整數倍,心臟對身體所有的經絡都減少供血,所以心臟必須加倍工作,才能供應各經絡 之所需。雖然可因而燒去許多脂肪,達到減肥的功效,但這種激烈的運動對身體其實是有害的。奧運金牌選手大多短命可能 與此有關。而我們東方古老的運動如太極拳等反而能讓練習者活得很長壽。東西方兩種運動理論,各有優劣。如要得金牌, 西方的好;如要健康長壽,東方的好。
練氣練得很好的人心跳會稍微快,現代田徑運動員則心跳 會稍微慢。一般來說,運動員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稍短,尤其是成績很好的運動員平均壽命都很短。很多奧運金牌得主平均 壽命都不到60歲。他們的心跳每分鐘平均比正常人低1〇 次——約60 ~65次,一般人是70 ~75次。練對功的人則大概 是75~85次。
當然, 并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短命,打網球和游泳就對健康很好。
六、作者簡介
王唯工,臺灣大學物理系學士,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研究士。
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興趣,放棄了斯坦福大學及耶魯大學,而選擇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1988年首次制成脈診儀,在多個大醫院與西醫會診,并與多位中、西醫進行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杰出貢獻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于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
綠豆俠:終身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專注閱讀寫作、個人成長、自我管理。
如果你覺得我分享的東西不錯,請關注我。
或者加入我的成長俱樂部:SMC丨自我管理俱樂部簡介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52lvdou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vdouxia
QQ 空間:http://user.qzone.qq.com/122455020
豆瓣讀書:http://www.douban.com/people/readbooks/
微信帳號:lvdoux(綠豆俠)
微信平臺:lvdouz(綠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