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媽媽問我:“老師,我家孩子最近有一個問題,我叫他跟老師打招呼的時候,他都不打招呼。你說我該怎么辦?”
我重復她的問題:“孩子不愿意跟老師打招呼?”
“是呀!在家里我都跟他說了,去到幼兒園看到老師要說早上好。他都答應得好好的。可是到了幼兒園,老師主動問他:晨晨來了?他都偏一邊臉去。過去之后我就問他,為什么不跟老師問好。他要么說忘了,要么說沒看見,反正就是這兩個借口。老師,你說我該怎么跟他說?”
“他是所有的老師都不問嗎?”我問。
“那倒不是呢,我就發現他有一點,他喜歡的老師,他就回應得很好。像他喜歡那個保育員,可能是年紀大一點還是怎么樣,他就跟她打招呼。可是那個老師他不理,弄得我很尷尬。”
在大腦里組織了一下思考語言,然后跟她說:“下次你可以問問孩子:晨晨,你為什么特別喜歡某某老師呢?根據孩子的回答你就可以找到原因。我相信孩子既然喜歡一個老師,不喜歡另外一個老師,一定是有他的道理所在。”
“我就是不明白這一點,孩子原來都很好的,但是半個月之前,突然跟我說不想去學校,還哭著在校門口不進去。”
我說:“孩子突然不想去學校,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事,比如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了,要么是在幼兒園里有不喜歡的人,比如欺負他呀,冤枉他呀…”
媽媽恍然大悟:“你這么說,我想起來了。他不喜歡那位老師,可能是因為這兩件事。有一次那位老師跟我反映,說我家晨晨對另外一個孩子起外號-臭屁股,對方的媽媽就生氣了,投訴晨晨,然后老師就批評晨晨。我回家就問晨晨為什么要給人家起外號。晨晨告訴我說,是那個孩子先給他起外號,他再反擊的。我跟晨晨說,那你就告訴老師是他先說的呀。結果晨晨說,他跟老師說了,老師卻不理他。那次孩子哭的很傷心。”
“還有一次,晨晨和幾個男孩子一起玩,可能他們拿筆轉著玩,碰到其中一個孩子的手臂了。老師說是晨晨做的,就罰他站教室里。晨晨回來之后,就哭得很傷心,說老師看了監控攝像頭知道不是他做的,還叫他罰站。”
“兒子感覺被冤枉了,是嗎?”
“是的,從那天起他就不喜歡去幼兒園,也不喜歡那位老師了,我想原因應該就是這個,之前我都沒注意到。”
“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事情,我建議你,第1步,先抱住你的孩子,告訴他,你相信他,你知道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是老師冤枉他了。第2步,你打電話給老師,跟她說清楚這件事。”
媽媽眼眶紅了:“看到孩子哭得那么傷心,我也是想找老師的,但是我又擔心會讓老師覺得孩子不獨立,有什么事情就要找媽媽出頭。”
“你的顧慮是對的,但是同時,孩子在小時候,被他敬重的人冤枉,這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如果不處理好,可能會影響到他將來的生活。我們有個同事因為小時候被人冤枉過,所以長大之后對于這類事情特別敏感,有時候我們說他上完洗手間沒關燈,他就反應很大,說絕對不是他,絕對不能冤枉他。說明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是的,我家孩子比較敏感,他會記很久。那我應該怎么跟老師說呢?”
“我們就是實事求是,把問題描述清楚,不用太過于顧慮老師的想法。你可以這么跟他說:老師,昨天晚上晨晨回家之后,在家里哭了很久,我從來沒有見他哭過那么傷心。我問他之后,他說是因為他沒有轉筆,而老師你非說是他轉筆,還罰站,所以覺得很難過。我了解我自己的孩子,晨晨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也是個誠實的孩子,他說他沒有做,我相信他。教室里不是有監控嗎?你可以先看看監控,然后再定奪。你是他非常敬重的老師,所以被你冤枉了,他才會那么難過。我不希望他一直背負著被敬重的老師認為是壞孩子的標簽,希望你慎重解決這件事情,如果真的不是他做的,請你告訴他是老師冤枉了他。”
她點頭:“好的,那我就跟老師去溝通。”
“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第一時間一定要安撫他的情緒,表達你對他的信任。他會覺得,即使所有人都冤枉我,但是我的媽媽是相信我的。你就成為他堅定的后盾,他信任你,等以后他在學校遇到別的事情,他就愿意向你訴說。如果你沒有給他足夠的信任感,以后他即使受到同學的欺負,他也不會告訴你的。現在很多學校里的霸凌事件,為什么孩子不跟家長說?因為說了家長也不理,孩子就覺得特別絕望,特別無助。”
她點頭:“我明白了,等一下我就跟孩子視頻,跟他聊天!”
“孩子有你這樣的媽媽真好,因為你信任他,而且愿意為他做改變,相信你的孩子越來越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