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進燈泡一家的世界,踞我們上次聚會將近兩年。包子和丙丙在兩年前歸隱鄉野,帶著當時4歲的兒子小燈泡下鄉了,租了處鄉下居所,開始慢生活。當與一個朋友認識很久,會不自覺的想起和惦記,我在微信朋友圈關注著燈泡的成長,持一種羨慕的審美觀點。
回來之后,我幾乎停滯,如何寫出燈泡一家真實的模樣,而不是悲壯地被我筆中過度的辭藻和修飾所改變,還原他們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保持寫作的初衷。我便拿小錐子在心里捅了下,“勿忘初心真英雄,切記”。
包子和丙丙的家樸素自然又文藝,人文氣質以及他所住房屋散發的氣質,來源內心的氣質。家里的植物和畫作還有書籍占用很大的空間,隨便一處陳設都有自然感,在各自的位置舒展呼吸,不做作不突兀,燈泡和包子在山野間溪流中拾得很多石子,還從爐子里掏出形態各異的爐灰渣子,父子倆一起將它們擺成各種造型的小動物,形態可愛的夸張的,件件都是特殊的,丙丙為這些小作品置辦了“家”,設在客廳的一角,這些山野間的天然尤物是孩子們的玩具,也成為家中別致的點綴。
包子是徐州漢子,“徐州”是他成長區域的稱謂,南北文化交融集萃之地?!皾h子”字典意指漢家后人或頂天立地有所責任的人,也是對男人的最佳褒獎贊美。他沒什么光耀的頭銜,但熱愛藝術,書卷氣能甩出大多數人兩條街,他和丙丙是大學同學,一個學習工業設計,一個學習環藝設計;也都是在都市奮斗過的人,藝術和美學的基礎牢固,懂得且深刻。包子是“作品師”,要求作品有傳達文化狀態和精神的靈性感,他極為排斥簡單的模仿。包子老師對藝術的理解和表達,語言暢快平靜,有觀點和深度,稱老師并沒暗諷之意,所謂“師”,我們身邊有水準之人,自身行為端正之人,幫助他人覺醒之人,即傳到授業解惑之人,而“三人行必有我師”。
我去了沒多久,丙丙就開始去廚房忙活,包子帶著兩個娃在客廳,小女兒尿包濕了,這位奶爸抱起閨女離開,一轉眼的工夫就又回來,這時候大兒子商量說爸爸能不能陪我玩扭扭車,沒多久小女兒伸著小手,兒語著也要玩,“好吧,爸爸來了”,安撫了兒子后,這位老爸又抱起閨女,包子被兒女繞膝游戲,三位玩的相當和諧。廚房里叮叮當當的傳來丙丙切菜、點火、開關冰箱門、洗菜的聲音。
在圍繞著孩子如何學習畫畫的話題展開沒多久,我便開始后悔提出這么一個淺顯問題。房間里掛了不少燈泡的畫,據說小家伙從五歲后暫休,這些丙烯顏料的涂鴉,色彩鮮明協調,有童趣有美感,看得出用筆流暢,絲毫不刻意不做作。我問包子是怎么教孩子畫出有感覺的畫作,包子笑著回答,孩子出生后他便不在家里畫畫。我不解這與“教”的關聯,包子又說,不希望以自己的畫為孩子藝術的起始,沒有任何參照和模仿,不受任何沾染和影響下開啟的涂鴉,一定表達的是他內心的自我和感情,有一陣子大家都在說:“有一種冷是我媽覺得我冷。”他在隱喻不希望讓兒子體驗到“有一幅畫是我爸教我畫!”“有一種餓是我媽覺得我餓!”父母主觀上的強加和不尊重,與強取豪奪無異?!八囆g和生活是發自內在的表達,絕不是模仿和參照,模仿的形式必定剝奪深處中自我精神的表達。孩子繪畫轉型期的引導方法可以適當添加技法引導,是另當別論”。我敬佩他懂得怎么做是愛孩子,而不僅在思想上做巨人。
以下是燈泡五歲前涂鴉:
第一幅是小家伙最喜歡的作品,丙丙朋友圈里有這樣一段話:這次的秘密是各種毛毛蟲,涂完后,燈泡看了會兒媽媽:“媽媽,這是上次晚上在山上露營時看到下面的燈光點點。
燈泡家極少見到人工制造的玩具,我給小家伙帶去的禮物里夾雜了一個小型印章,讓我驚異的是燈泡并不懂得它是什么,他問我如何玩,這種普通孩子都玩膩的玩具,并沒有走進燈泡的世界,包子和丙丙不是無產值者,他們靠自己的專業創造家庭產值,不低于都市中的我們,他們盡力的保護孩子與自然的關系。孩子在鄉村的生活中,見到很多大自然的寶貝,自然的元素搭建成他們童年成長的大部分。孩子觀察到,石頭干了之后就變暗,嘗試樹枝怎樣可以彎曲出形狀又不被折斷,泥巴和石頭的單個形狀像什么,又可以拼成什么不同形態,不斷變換的想象和擺弄。泥巴·樹枝·石頭·花花草草。。。小蟲·小鳥·小?!ば‰u·小羊·小狗·小鹿。。。生物界是種類繁多的大家族,自然物語給予人類補給和陪伴,而人工玩具告訴不了孩子這世界的樣子,包子和丙丙在這個問題上,絕不是行動上的矮子。
說到陪伴和親情的重要性,大家都非常認同。每天的清早和下午,包子和丙丙都會帶著女兒小燈籠,一起去送燈泡上幼兒園,再一起接燈泡回家,接哥哥的時候,妹妹老早就乖乖地坐在教室外的小凳子上等著,見到哥哥就快速高興的跑過去,親切的叫哥哥。丙丙說到這些時,我有無比美妙的感覺,這個幸福的小人兒,童年這般有愛,何愁將來無愛。有一天,小燈泡帶著全家按幼兒園遠足日的線路爬山,經過水庫,包子發現了潭水山石的趣景:“是一只安逸飲水的雄鹿,而她完全沒有注意到旁邊那只灰狼和他留著口水的大嘴”,充滿想象和童趣的包子,完全是個發現者,跟孩子一起曼妙創想。丙丙和包子是孩子的朋友,陶醉著沉浸著,而非很多父母用所謂的責任感綁架激勵自己。
全家人接送哥哥,哥哥拉著妹妹的小手,一路溫暖。
燈泡指著包子的酒杯說:大象!大家同時看,果然是!然后大家又一起發現:大象的隔壁是只低頭吃草的鹿,它們很快化成了獵狗,那邊還有一只坐地開心的胖企鵝,原來啤酒沫也有秘密,他們粘在玻璃杯上,成全了一家人美妙的晚餐。
田園生活的詩情畫意背后也有其不便利和孤寂的真相,都市與鄉村的節奏和環境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人向往靜謐的田園生活,又舍不得都市的形色誘惑,我在講述燈泡一家走出都市的故事時,并不是說都市人多么享受和利益主義,這家人只是勇敢又自然的選擇了一種喜歡的生活方式。
我想當緩慢感出現時,印著時間痕跡的空間里一定會彌漫深深的生活軌跡和感悟。我從燈泡一家的身上沒有看到抱怨和不適,他們用一種慢慢的方式迎接并感受著生活的一切,不做作不追逐,真實的安靜的生活著。從請教學畫畫的初衷延伸到對生活狀態的感嘆,將幸福與成就的本質歸屬到最簡單基礎的原點,所有的成就源于愛的起點和不斷的努力,只追求外在的表現,實則違背生活的初衷,畫畫如是。
氣球君有感了:
僻一鄉野慢生活
雄雞鳴叫,牛眸犬吠;
蟬高踞枝頭,五更疏欲斷;
麥浪鋪成一片海;
高粱她紅了。
三月梨花白,四月大麥黃;
叭噠、叭噠,溪里有泡泡吐出來;
星空肆意的閃亮;
那風吹葉搖,遍野是桃花;
還有,
暖光中,
囡囡的兒語,小兒的涂鴉。
林語堂先生的幸福,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飯菜,聽愛人給你說情話,跟孩子做游戲。簡單又樸素的生活,被無數人追求又被無數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