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結果的談話與交流是對時間的不尊重,那么,我們該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與他人溝通復雜的問題呢?
一、找到談話的出發點
談話的出發點,也就是你們這次談話的原因是什么,對方想從你這知道什么,或是你想向對方闡明什么內容。(以我與學生第一次見面為例:第一個問題肯定是要問他學習上希望得到哪些幫助。有些老師會不顧孩子情況,自顧自的介紹一大堆內容,但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知道的信息)
二、學會將問題拆分
清楚自己最終表達后,要學會將所要表達的內容拆分開,清楚接下來每一句話的邏輯,可按照以下順序闡明(針對所得到的問題進行處理,清楚接下來自己該怎樣組織內容)
三、說明問題當下的情況,是好或壞
先盡量客觀的介紹當下事情的情況,明確實際情況是好是壞。(好壞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仍然以教學為例:我現在要說明當前孩子所要了解問題的比重,以及孩子跟平均水平相比是處于優勢還是劣勢)
四、最好能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無論介紹什么,項目也好,觀點也罷。最好在說明基本情況后可以列舉一個有代表性的事例。(具體的像孩子說明他現在遇到問題的典型情況,可以舉例說明)
五、目前有哪些問題,你認為該怎么解決
然后再進一步交流,向對方提問,他認為針對所說問題,自己的解決方法是什么(此時面對的群體不一樣應該做出不同的分析。我以孩子為例,孩子自己的解決方法難免會不成熟,但我不會一味的指責他方法的錯誤,我會判斷的是他遇到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邏輯,并針對他自己的邏輯方法給出更適合他的方法)
六、對方需要做什么,能提供什么幫助
這個也就是問題交流的結果,你是希望對方提供哪些具體的幫助,還是希望對方有哪些具體的行為配合,敲定并落實。(比如通過談話,我會總結出孩子具體的情況,針對情況給出適合他的最佳學習方案,并告訴他下一步具體需要做什么,替他恒定好具體的目標,讓他覺得學習不在那么茫然無從下手)
其實老師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幫助并不一定是知識上的幫助,而是他在學習路上遇到困難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