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姑蘇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的古廟旁就是甄士隱的家。甄士隱原名甄費(fèi),夫人是封家的女兒。老來得女,他愛若珍寶。女兒名喚英蓮,年僅三歲。這士隱也曾當(dāng)過官,但不知何故,現(xiàn)鄉(xiāng)居,雖不甚富貴,也是當(dāng)?shù)赝?。與當(dāng)?shù)睾蕾F相交接,也禮遇貧窮文士如賈雨村,甚至資助他上京應(yīng)考。
? ? ? ? 士隱每日侍弄花竹,詩文小酌,雖年已過半百,卻也無憂無慮。
? ? ? ? 有一日,士隱讀書至意倦神疲 ,伏案一夢。夢中偶遇一僧一道,旁聽得故事離奇,士隱便請求見所攜帶的寶玉,得一面之緣,又得見對聯(lián)兩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后夢境坍塌驚醒。抱女兒至門外看過往來人。忽然,一僧一道走上前來,盡說些對女兒不吉利的話,士隱厭煩入內(nèi)。
? ? ? ? 有一年正月十五,賞花燈時,丟失了女兒。同年3月古廟失火,把他家燒個精光。無奈之下,士隱只好移居田莊。偏逢年情差,盜賊四起,不得已投靠岳家,還能夠買置些田屋。但耕種無益,窮而頻遭冷言白眼。
? ? ? ? 拄起了拐杖的士隱,出街散步。偶遇一道人,口中念念有詞,他只聽清了“好了”兩字。畢竟讀過些書,更兼近遭橫禍,士隱對道人的話有了屬于自己的注解。終與道人飄然出家而去。
? ? ? ? 士隱是鄉(xiāng)宦,罷官歸家,未必是如賈雨村般因恃才傲慢、貪酷。他安于鄉(xiāng)居的悠閑,讀書為伴,生活高雅淡泊,并沒有賈雨村般聽聞有機(jī)會做官便四處活動。結(jié)交些豪貴,也謙遜禮遇、甚至熱心資助窮書生賈雨村上京應(yīng)考。士隱頗有識見,如果說丫頭嬌杏看到的是賈雨村體貌的方正壯實(shí),那么士隱看到的是他的才華與抱負(fù)。賈雨村的中進(jìn)士、授官職也正說明這一點(diǎn)。
? ? ? ? 士隱非大富大貴,但能保持清閑的生活,呼奴喚仆,有宅院有田莊,不需為生活奔波。如若沒有遭橫禍,他應(yīng)該會快樂逍遙過一生。世事無常。晚年得女又失女,已經(jīng)悲痛;錢財(cái)雖身外物,但喪失后也常嘗人情冷暖;早先結(jié)交豪貴,敗落后書中并沒書一言相慰。
? ? ? ? 書中說他只聽得“好了”兩字,卻有“宿慧”解得道人的《好了歌》??峙逻€是經(jīng)歷作為底子,才能解得真切。遭禍前的僧道也有明語:嬌生慣養(yǎng)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jié)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且“士隱聽得明白”。但沒有感觸細(xì)思,只明白言辭不明白寓意,略一猶豫就忽略過不詳?shù)念A(yù)言。
? ? ? ? 頓悟后出家。
? ? ? ? 恰恰在五十多歲的時候。“五十知天命”。大概是一個沒有多大可能東山再起的年齡。假如災(zāi)禍發(fā)生在年輕的時候,無論體力、精神或社會的機(jī)會都還存在,仍有上進(jìn)的可能。早年生活還算隨順而晚年困頓,大概會有幻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