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蘇正
A.M. 7:00,窗外的世界被像誰潑過牛奶,濃霾背后隱藏的,也許是微薄的陽光,也許空無一物。Pm2.5值為225,重度污染,手機提示應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佩戴口罩,敏感人群應盡量避免外出。這不是廢話嗎,蘇正心想。牙膏泡沫順著水流打著旋,消失在下水道的黑洞里,會不會遙遠的地方,也有這樣一個黑洞,在某個清晨,將所有牛奶般的濃霾全部吸走。依稀傳來汽車鳴笛聲,預告著這個城市即將蘇醒。
蘇正戴上口罩,呼吸溫度變高,喉嚨并不舒服。鞋帶散開了,圓形的鞋帶總是比方形的容易散開呢。抬身,右邊肩膀肌肉酸痛更加明顯,包換至左肩,什么時候能換一個便攜一點的電腦啊。
地鐵像一個巨大漂流瓶,裝滿了各懷心情的人,孤獨地從此方運行到彼方。隨著一聲鳴笛,地鐵上的人幾乎同時默契的按下手機的計時器,等待短暫而漫長的5分鐘。現在地鐵中途停車。
A.M. 8:08,蘇正百無聊賴的眼神略過對面座位,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女子,與地鐵上其他上班族似乎別無二致,女子外表也并非突出,略施淡妝,職業衣著,低眉刷著微博,蘇正感覺她身上有一種東西,像在濃霾背后發酵的某樣東西,沒有形狀,沒有味道,甚至沒有欲望,但無比寧靜和安詳。女子感覺到被人直視,抬頭迎上蘇正的目光,微微一笑。蘇正一個激靈,趕緊低頭看手機。
地鐵再次鳴笛,車身緩緩起步,恰好過去5分鐘。但比昨天中途停車晚了2分鐘開始,地鐵上有人突然冒起了冷汗,對著手機顫抖的手指不停向一個支付平臺充值,地鐵上信號不好,那人試了好幾次,終于顯示“您已成功購買10分鐘權益”,才如釋重負松了一口氣,抹了把額頭上的汗。
A.M.8:40,蘇正和一群人一起涌向地鐵出口,像一只只從罐頭里擠出來的沙丁魚,又整整齊齊朝著相同方向挪動,步伐一致,目光匯聚,好像那個出口外面,真有什么值得追求的東西。
A.M. 8:55,到達寫字間。
“吶,蘇正,你刷網頁了嗎,這周末又要‘解決’一些人呢。”鄰桌的女同事徐美端著咖啡杯湊了過來。
“啊,這個嘛,大家不都習以為常了么。”蘇正還在回想地鐵上的女子是否曾經見過,手上一邊開機做工作準備,語氣聽起來很是敷衍。
徐美見沒了話題興趣,端著咖啡杯悻悻縮回自己座位,“好吧,反正時間不早了,馬上9:00了。”
“嗯,馬上9:00了。”蘇正重復道,更像是對自己說,電腦屏幕上映出一張眼神漠然,皮膚毫無光澤,嘴角肌肉終于下斂,變得松弛。呼,今天又是有驚無險的一天。賬戶的余額,約摸只夠本月的生活支出,一定不能出其他亂子,時間快買不起了。
蘇正全神貫注地敲打著電腦,叮囑自己在下班之前必須完成。恍然間又想起早上看見的那個女孩,眼神和大家不同。她的眼睛里,到底藏著些什么呢。已經正午了,太陽仍然沒出來,但隱約能感覺一個火球活躍在層層濃霾之后,也許只是蘇正的想象。
寫字間外,無數的高架立交,像藤蔓又像血管盤繞在這座吞云吐霧的城市肚子里,城市建設高速發展著,一幢幢通天塔矗立濃霾中,不知站在塔尖是否能觸摸到久違的太陽。城市的經濟產量同環比均呈幾何倍數般前所未有地上漲,自從那個制度實行以來。
(二)關于沈倩
“有關部門關于部分居民違反國家法律的判決意見(2020年第55次):經有關部分調查取證,已查實張三(身份證號XXX)、李四(身份證號XXX)因違反國家《時間法》第一章第5條,曠工半日且未在規定時間之前提交工作成果,情節較為嚴重,兩罪并罰,現處以沒收時間購買權1年,流放邊境1年處罰,3天后執行。”
今日網絡熱搜頭條內容,已由電子設備的傳播和人們的耳口相傳,像今晨的濃霾一樣,在這座城市無孔不入。
沈倩在地鐵上,大拇指不停撥動手機屏幕,翻看著評論。
“國家的法律不容觸犯,違者必罰,不重視時間就是不愛自己的國家,大家贊起來”“這真的是件嚴肅的事,珍惜時間,遵守時間法,為國家效力,為子孫后代積福”這兩條獲贊最多,緊接著的是“贊我,贊我每人送1分鐘時間”,隨后充斥著“天啊,這人和我同學一個名字,不會是他吧,希望不是他”,“這個照片PS技術能好一點嗎,人臉都看不清”……當然也穿插著“時間購買請聯系XXX”這類的廣告。
每一次判決的評論都大同小異,沈倩退出微博,深吸一口氣,然后長長呼出,開始閉目養神。
三個月前,沈倩的名字也出現判決意見上。
這個制度,是一場徹徹底底的騙局。沈倩心里又過了一遍三個月前那場深陷時如黑暗深淵,逃離時便覺可笑的事情。
那時沈倩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公司接下好幾個案子正值忙季。業務上沈倩負責接下前期同事的工作進行后期收尾處理,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呢,沈倩經常在心里感嘆。長時間的伏案加班,全身多處肌肉酸痛,身體上的痛還能接受,最難熬的是,沈倩不得不經常自掏腰包購買時間用來加班,還得擔負deadline前提交最后方案的精神重壓。前期同事又是個“甩手掌柜”,只趕在他自己的deadline前轉交,但其實全是嚼之前方案的爛草,沈倩不得不翻新這份方案。
同事也勸過沈倩,何必那么較勁,在deadline前完成60分不就行啦,反正要的是最后結果,誰管它的質量啊。勸過幾次,發現沈倩毫無改變之意也作罷,甚有流言,那女孩就是自己作唄。
沈倩也曾想過,要不要放下自己,和大家一樣。可是,她心里清楚,每天數次中途停車5分鐘地鐵,明明是承載無數人通往夢想的地鐵,卻因為在有關部門要求下,不得不快馬加鞭趕工,致使技術故障并未得到有效預防和徹底解決。她也明白,那些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們,只是想第一時間跨過剛通車的宏偉大橋,誰曾料到橋身竟突然坍塌,那不也是個催化建設的產物嗎。更想起爸爸曾經的一臺手術,由于醫生規定的手術時間快到而倉促縫針,術后爸爸傷口多日未見康復。她不愿像他們一樣,只是為了deadline,就糊弄過關。
最后一個方案的晚上,沈倩加班太困睡著了,一覺醒來已經超過deadline半小時,瞬間仿佛天崩地裂,身體里的火山即將爆發,血壓上升,血管膨脹,心臟快到要跳出來,差點眼前一黑。
我完了,沈倩的世界只剩下這一個念頭。
數分鐘后,脈搏逐漸平靜,沈倩也淡定下來,盡管太陽穴還在突突直跳。沈倩決定在受罰之前,再去看一眼老家的父親。
第二天,網絡上便出現了關于沈倩違反時間法的處罰意見,三日后執行。沈倩當即被公司辭退,返回父親老家,和父親一起,絕望地等待末日的審判。
第三天,一切平靜……
處罰意見的執行當日,兩個穿制服的人來到沈倩家中,宣讀了對沈倩的處罰意見之后,一聲喝道“現在執行!”,老父親雙手拖住沈倩,不讓執行者拉走,眼淚不住地流,“領導行行好啊,不要帶走我閨女……求求你們呀……能不能想點其他辦法啊……”執行者停住拉扯,默契地相視一笑,“辦法嘛,也不是沒有,就看你們有沒有誠意了”。
沈倩終于知道,這個龐大騙局的全貌。受處罰的人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一是按照處罰意見執行,另一種則是按照購買時間市場價的10倍價格向執行者賬戶購買所謂的“赦免時間”,并且注銷自己在這個國家的所有ID信息,然后開始重新生活,不得透露自己任何一點前次身份信息,并在三個月的時間內要在每一條關于違反時間法的處罰意見下按照指定內容評論100條,違者按照第一次處罰意見加倍處理。而那次“赦免時間”的獲取,幾乎耗盡了父親所有的積蓄。
(三)
沈倩是她現在的身份和名字,她以前叫劉辛,但不會有人再提起。現在的沈倩,只是一個在地鐵上班早高峰閉目養神的上班族,和大多數人一樣,偶爾也會掏出手機看看時間,但仿佛沒有人看見她嘴角的一絲冷笑。
也許,在這個白色濃霾籠罩的城市中,有的人在絕望,有的人在恐懼,有的人在擔憂,有的人如釋重負,也有的人就像盤繞的藤蔓,舞動嶙峋骨掌、張開怪物大口,面目猙獰地享用著,所有人都會失去的那個東西——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