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站在二樓時,你看見的是地面上的垃圾,而當你站在二三十樓時,你看見的是這個城市最美的夜景。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你可能覺得這句話與我的主題毫無關系,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從社團退了以后,在宿舍待的時間越發的多了起來,與悠閑同步增加的還有心情的苦悶。按理說我應該更加快樂才對,不再需要利用午休時間去開會;不再需要久坐電腦前修改活動方案;不再需要在舍友已經爬上床后才躡手躡腳的回來。擁有更多自由的時間,為什么反而不快樂?是對社團的不舍嗎?還是對閑散生活的不適應?或許都不是也可能都有一點。在宿舍待的時間多,往往也看見了舍友更多的缺點,開始發現還是社團好。
我開始對舍友看劇外放聲音感到不能忍受,我開始對拉幫結派感到厭惡,我開始因為鄰桌老拔我網線感到憤怒,我甚至對她大聲說話都感到不爽。我覺得自己心胸狹隘,就像一個婦人一樣斤斤計較,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
宿舍關系是一種微妙的關系,特別是女生宿舍。還記得入學時:班主任、輔導員、心理老師一再強調女生宿舍問題,我顯得不屑一顧,在我眼里舍友個個彬彬有禮,互相禮讓,互相分享食物,那里是老師口中的敏感girl。我在心理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宿舍關系搞好,推翻老師的見解,恩,我從小好強,別人說我做不到的事情,我偏偏要完成得漂亮。
回想快過去的兩年,這到底是怎么了?難道我住了一個假宿舍,有了一群假舍友?回想軍訓,炎熱的太陽,曬傷了皮膚表層;舍友的關懷,卻溫暖了我的心。我以為這是上帝的眷顧,我的幸運,未來四年有如此良友相伴,大學定不會寂寞。
大學生活似電影一幕幕從腦海過,驚訝的發現除軍訓外,共處的時間并不是特別多。上課時,為績點,為轉專業,我幾乎什么課都坐前排,而她們更多的時候會靠后;課外時間,大一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有兼職跑兼職,沒兼職就參加社團活動。不知道忙什么,就是在外面瞎折騰。上了大二,如愿轉了專業,作業都不一樣,交流的更少了,而社團那邊也從干事成為干部,更加的忙碌。
而現在,除了上課我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人,除了教室就是宿舍。而宿舍的嘈雜聲影響了我看課外書的心情,打亂了我的思路。我一邊因為她們的行為憤怒,一邊又清晰的認識到宿舍本來就不是學習的地方,我沒有理由去責怪任何人。
那一小段時間郁悶與痛苦伴隨著我,沒有什么可以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就像一個走進了死胡同的人,找不到出去的路又不愿原路返回。
對自我的不滿,使我開始反思,難道都是別人的錯嗎?宿舍能以自我為中心嗎?我有權要求舍友在我看書的時候停止制造“噪音”嗎?用網問題又應該如何協商呢?
理性思考下,使我再次認識到早就明白的道理。一:宿舍本來就不是學習的地方,想看書就應該去自習室。二:宿舍不是我家,不可能以我為中心,沒人會時時刻刻謙讓我。
背上書包滾去自習室才是明智的選擇。沒有會擾亂我的思緒,沒人冷嘲熱諷的叫你學霸,甚至不需要和鄰桌搶網用。漸漸的,我發現,宿舍的矛盾又變少了(起碼與我相關的,我能看見的變少)。
當你走出宿舍,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你壓根看不見宿舍雞毛蒜皮的小事。當你抱怨宿舍矛盾重重時,可能你的活動范圍也局限于宿舍而已吧。我也始終相信宿舍決定的是你的舍友,而不是你的朋友。如果做不到深交那不要惡交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