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各大公眾號原創了很多關于此事件的看法,絕大多數文章多譴責林丹的人品,怒其不負責任,哀如今的娛樂圈真亂。肯定沒有人會支持林丹這齷蹉的做法??戳诉@么多文章,讓我受益最多的文章出自于剽悍一只貓之手。原因在于他用科學角度的解釋來告訴我們人類出軌的原因。娛樂圈似乎有個慣性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出某某明星出軌,然后社會上下一片譴責謾罵之聲。我很疑惑的地方在于這些在事業上以敬取得成就的人,智商絕對不低,肯定相當清楚萬一出軌事件曝光,對自己辛苦打拼的事業絕對是巨大的沖擊,但依然有一部分人鋌而走險。究竟是因為什么呢?剽悍一只貓的次級自我概念給了我很好的答案。
好吧,我承認以上之所以廢話了那么多,是因為想表達輸入的好處。剽悍一只貓有能力另辟蹊徑,用很科學概念幫我們解釋了這個概念,這絕對歸功于他對這個概念的深入了解。我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概念,所以當我遇到和這個概念相關的問題時,百思不得其解,時間和腦細胞都浪費了,但依然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
閱讀的時候,每看到一個標新立異或者見解深刻的文章我都會心里叫好。 和人聊天的時候羨慕對方的侃侃而談,欣賞對方的對問題透徹的分析能力。經常覺得自己沒有觀點,不擅表達。究其根本,在于自己輸入太少,所以能輸出的東西也寥寥。李笑來在文章里說他自己在多年前的時候有過這樣的現象:聽某個人說話,覺得人家說得特別對。后來和另一個人聊天,對方告訴了他一個和之前的觀點截然相反的論點,他又覺得說得很對。于是他很糾結自己為什么這么沒有立場,很容易被人說服。后來他弄明白了,是因為自己缺乏批判性思考這個能力。這個能力的鍛造也是來自于大量的輸入,思考和練習。
輸入有很多方法和途徑:書本,新聞,電影電視,公眾號。唾手可得的資源很多很多,關鍵在于自己吸收了什么,吸收了多少。
題外話:晚上聽溝通課一個小時,吸收到了有效溝通的三個要素:對象分析,目標分析和觀點分析。老師用深入淺出的上課方式,和我們探討了有效溝通中必備的環節技巧。貼一個同學即時輸出的思維導圖,幫助自己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