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間看了《玄奘大師》紀錄片,本想著看了這么多遍西游記,玄奘大師我已經(jīng)很了解了,但還是有點好奇心看了。
剛開始看到玄奘大師生于官宦之家,從小深受儒學熏陶,并非西游記上說的那樣,因不同于我的所想,就很想繼續(xù)看下去。
越看越被玄奘大師的信念所感動,感動到窒息的是玄奘大師一人穿莫賀延磧長八百余里沙漠,那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空曠的大漠只有影子相隨。
玄奘大師在沙漠中行走了一百多里之后,玄奘發(fā)現(xiàn)自己迷路了,就在這個時候,他又犯下了致命的錯誤,他只顧牽著馬匹在沙漠中艱難行走,誰知帶的水已中途掉落,當他發(fā)現(xiàn)返回拿回水袋時,水已經(jīng)一滴未留。西行剛剛開始,救命之水就蕩然無存。 死一般沉寂的莫賀延磧,絕無水草,他已不可能走出八百里沙海,絕望中的玄奘,走上了回頭路。
當他走出了十多里之后, 停下了東歸的腳步,他決定繼續(xù)西行,他告訴自己:寧可西行而死,絕不東歸而生。于是繼續(xù)走上了西行的求佛之路。
根據(jù)史料推斷,玄奘至少四天五夜滴水未進。強烈的求生欲望在支持著玄奘前行,“雖然如此,但心已無所畏懼,只是沒有一滴水,前行一步都非常艱難。“ 人的生命畢竟是有極限的,在漫漫的黃沙中,生命正在漸漸地遠去。
“夜半忽有涼風吹來,如冷水沐浴,眼睛又能夠睜開。“ 又一個夜晚降臨了,昏睡中的玄奘漸漸蘇醒過來,在距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他又站了起來,繁星滿天,孤獨的身影在用最后的力氣向西挺進。 奇跡就在這時候降臨了,玄奘的馬突然發(fā)現(xiàn)了水源。在一片草地的背后竟然浮現(xiàn)出一個池塘,池水甘甜,清澈如鏡。 在莫賀延磧,玄奘第一次遭遇生與死的考驗。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很難想象,一個四天五夜滴水未進的人,究竟是怎樣走出這片死亡之地的。
看到這里我有種想哭卻哭不出來的難受,一個人到底有多大的信念,才讓他如此無所畏懼的面臨死神勇往前行?
我想他擁有一種遠遠超過常人的執(zhí)著精神,這種精神一方面來自他對佛法堅定的信念,一方面深深植根于他的天性。
突然讓我想到我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抱怨自己這不好,那不好,可是自己真的盡力去改變了嗎?
是的,我們每個人貌似每天都很努力地活著,可是我們真的目標明確嗎?有堅定要去實現(xiàn)目標的信念嗎?有實際行動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嗎?
很慚愧,至少我給自己找了很多沒辦法實現(xiàn)的理由。因為沒有清晰明確的目標、沒有非常堅定的信念,所以才有了遲緩甚至不動的理由。
獨自一人穿越莫賀延磧長達八百里的沙漠放到今天都是奇跡,在很多人眼里甚至都是瘋子的行為。可是只有付出不同于常人的努力才能取得不凡的成績。
對于同一個事情,想成事的人在想辦法怎么做,懦弱的人看到都是困難和問題。
然而想都是問題,做才是辦法。
玄奘大師在高昌國被國王再三挽留,國王說:“弟子敬慕法師,一定要留下法師來供養(yǎng)。” 然而玄奘說:“我西行只為求法,國王或許可以留下我的軀體,但西行之心不可留。” 可見他求佛之信念的堅定,不為外物所誘惑。之后高昌國王看到大師求佛之心如此堅決,便以傾國之資相助大師,并與其結拜為兄弟。
玄奘大師西行路上一口坎坷卻也遇到很多貴人相助,最終順利達到目的地那爛陀。拜師年過百半的戒賢大師,在那里日益精進5年,在印度的游學講經(jīng)9年,幾乎踏遍了印度的每一寸土地。
14年后返回大唐,路途經(jīng)歷了4年,回到大唐受唐太宗的接見,唐太宗對初次見面的玄奘非常欣賞。然而,皇帝對佛法似乎一點都沒有興趣,他更關心西域和蔥嶺以西的風土人情。
自從漢帝國滅亡以來,統(tǒng)一的大唐又一次開始關注世界。北方的突厥人已經(jīng)歸順,但西方的突厥人仍舊威脅著絲綢之路的安定,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渴望恢復絲綢之路的新秩序。
唐太宗皇帝希望玄奘大師寫一本書,將十九年西行的見聞記錄下來。于是玄奘大師白天寫書,晚上翻譯經(jīng)書,最終完成了12卷本《大唐西域記》,一部被今天學者公認的稀世奇書。
后來玄奘大師上書上位的唐高宗,請求在長安的慈恩寺營建一座佛塔,用了保存取自印度的經(jīng)書和佛像。唐高宗答應了玄奘的請求。 根據(jù)一座印度佛塔的樣子,玄奘設計了慈恩寺佛塔的造型。建塔的時候,玄奘親自搬運磚石,那一年,他已經(jīng)五十三歲了。
慈恩寺就是今天的大雁塔,在大雁塔的正面,玄奘樹立了兩座石碑,分別雕刻著唐太宗和唐高宗撰寫的文章。世事無常,玄奘希望大唐的兩位皇帝,能夠永遠地護佑大雁塔。
58歲那年,玄奘大師會洛陽老家收攏了父母的遺骸,了結了自己在世俗的最后一件事。
60歲玄奘大師入住玉華寺,在玉華寺中的玄奘,再也沒有踏進過繁華的長安城。因經(jīng)書翻譯量巨大,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佛經(jīng)翻譯上。十九年的時間,完成經(jīng)書翻譯1335卷,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 玄奘翻譯的佛經(jīng),數(shù)量之巨大,質量之嚴謹,全面超越了他的前人,后來者更是難以企及。
玄奘大師覺得自己即將壽終正寢時說:
“我眼前有白蓮花,大玉盤,鮮凈可愛。
“ 冥冥之中,玄奘似乎聽到了佛的聲音,西天在召喚。
彌留之際,玄奘做了一個美麗的夢:成百上千的人,攜帶著華蓋珍寶,徘徊在肅成院。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玄奘相信,他能夠成佛。
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晚,玄奘安詳?shù)仉x開人世。那年他享年64歲。
四月十四日,玄奘下葬。
史料記載,從皇室到百姓,從佛門到俗世,長安附近五百里內送葬者一百多萬人。
斯人已逝,留給世人的是綿綿不絕的懷念。
大唐的皇帝這樣表達自己的心情 :苦海方闊,舟楫遽沉,暗室猶昏,燈炬斯掩。
在中國佛教史上,玄奘是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一代宗師。他不僅翻譯了規(guī)模龐大的經(jīng)書,而且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法相宗。
讀史使人明智,看到玄奘大師的求佛之路,真可謂極致的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
作為今天的我們,享受著前人劈荊斬刺帶來的幸福,而我們又為后人做了哪些努力呢?
每天問問自己:你今天真的極致努力嗎?
注:本文引用電影《玄奘大師》很多原文,只為表達我對玄奘大師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