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落葉》文集里第?81?片落葉,希望你能喜歡,不為別的,只為這份堅持。
“十宗罪”之五:缺乏計劃會議
Scrum 里有個很“重”的會,叫做 Planning Meeting。按教科書上的介紹,這個會持續的時間會很長,于是,有些團隊會自作主張的把這個計劃會議給省略掉,認為會議就代表著效率低,于是 PO/SM 直接就把 User Story 拆解成 Task,然后找團隊成員認領一下,就開始干活了。
但是,這樣效率真的就高了嗎?
這么做的后果就是,同一個 User Story,產品想的是A,開發理解成了B,測試理解成了C,最后驗收的時候,打回重做,時間成本、人力成本、還有隱性的士氣成本。。。這就是所謂的得不償失。
我們要真正理解 Planning Meeting 的作用和意義,它其實就相當于傳統的需求評審會議,會議時間長是因為它比需求評審會議更加細致,除了 PO 需要逐個闡述 User Story,Team 成員在這個會里對所有的 User Story 達成認知和理解上的一致,同時,還涉及到任務的認領和計劃的調整,所以,這個會一般來說都會在2個小時以上,我曾經還開過一個大概有半天的計劃會議,不過這也取決于會議前 PO 跟團隊是否有過線下的討論,中國有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個會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會議的目的是否達到了,另外,也可以嘗試著拆成幾次小會來開,從精力上來說,也是比較好的。
“十宗罪”之六:缺少驗收會議
Scrum 里還有個重要的會議,叫做驗收會議。就是每個 User Story 的承接人在完成之后,演示給 PO 看,PO 依據 DoD(Defination of Done) 來做驗收。這個會議從理論上和表象上看只是一個類似項目驗收會議的東西,確實也可以像有些團隊那樣,每當一個完整的需求被完成了,PO 就可以去做驗收,甚至于 PO 自己點點看看,也能驗收掉,為什么一定要整一個會議來做這件事情呢?
因為敏捷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叫做團隊是自組織、自管理的。那這種自組織、自管理的動力源泉又是什么呢?升職加薪不能算在這,因為即使我用別的研發模式,這些物質上的獎勵也未必會少。我們這里說的其實是一種內在的動力源泉之一,就是成就感。在這個驗收會議上,承接人在 PO 和整個團隊,包括用戶、管理團隊等利益相關人面前,去演示他們在這個 Sprint 里的勞動成果,并通過 PO 的驗收,這時候,有一種叫成就感的東西會在他們的心里生根發芽,會激勵著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承接更多的、更重要的、更難得 Task,因為他們想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想有更多的成就感。
所以,關于敏捷如何實施,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說過我的觀點,就是在最初的階段,必須要按照 Scrum 教科書嚴格執行,只有當你通過實踐總結,真正理解了 Scrum 流程里的每個環境表面的規則和它們背后所隱含的真正含義之后,才能開始結合實際情況去做優化、精簡、補充等等。而不能上來就直接依據它們表面上的概念,而判斷是否有必要那么做。那樣往往會適得其反,讓你在實施的過程中問題多多,困難重重。
作者簡介:14 年測試經驗 + 11 年項目管理經驗 + 11 年團隊管理 = 一個測試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