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青衣老師,純屬偶然。
那時剛接觸簡書,一日,無意看到一篇評論,字字珠玉,針針見血,宛若天成。
那一刻我吃了一驚,寫評論的正是青衣老師。
為此,我關注她,并報了青衣和公子老師的課。
我很享受上課,可課后習作,卻感覺更難以落筆。
那一晚,我的信心又跌入谷底。
正好,群里在聊天,談到寫作死磕。我就隨便發了消息,問會不會有人死磕,也無能為力呢?
很快,群里便有人@我,沒想到是青衣老師。
“有的,死磕也無能為力。永遠也追不上。寫了一百首詩,雜志發表一首。但人家寫一首發一首。我過了十年,這樣的日子。我是那個死磕也無能為力的。我的師兄師姐們像山一樣,橫在我面前。”
那晚,除了才華,我看到了一個女孩的死磕。是有怎樣的執著,才能夠在眾山面前,殺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是有怎樣的掘強,才能堅守十年那樣孤寂的日子。
她又補充,“文學本就是天賦+努力。”
“有時候會很沒有信心,寫的好的人太多了?!蔽艺f。
很快青衣老師又@我,文字,是先給自己取暖的啊。
不得不承認,最后一句話,確實很打動我。在那樣一個有些失意的夜晚,我又找回了寫作的初心。
那些日子。
上課、文字和群聊,是我能夠接觸到青衣老師的方式。
而這三者給我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她的確是個有趣的人。
上課時,她娓娓道來,精辟直白,直至人心。
評論作業時,一針見血,卻總留半分溫柔。
文字里,她自稱“殺手”,一劍封喉,精致刻骨。
群里,懟公子,犀利如刀,又不失意趣。
偶爾唱起歌,也是那般驚艷。
之后,才知道,青衣老師的身份很多,專業級主持人,優秀青年教師,二級心理咨詢師,魯迅文學院學生……
我心中,青衣老師注定是個傳奇。
在群里,我終于看到了青衣老師的照片。
那個自稱“殺手”的女孩,長的溫婉,大方,眼睛大而清澈,耳高過眉,確實有不落凡塵的貴氣。
也曾感嘆,老天如此偏心,將美麗,才華,智慧同時賦予一人。
可慢慢了解老師,才明白她的死磕確與常人不同。寶劍鋒從磨礪出,“殺手”一劍封喉也必經萬般錘煉。
反反復復看30遍以上稿子,字斟句酌,如此珍愛筆下文字,有幾人做到?
能夠背下聊齋,如此用心,又有幾人做到?
遠離塵俗煙火,低頭苦習,默默練劍,有幾人做到?
青衣老師于我,是一種激勵,我對自己說,沒做到她死磕的百分之一,怎能算努力?讓那些數據都成為浮云吧,因為熱愛,才寫作的啊。
與青衣老師,不曾有一面之緣,可不知為何,我總會想起她的死磕,想起她常說的那些話,“慢慢來,才會快”;“不要太在乎數據,要好好修煉內功”;“文字是給自己取暖的啊。”
感謝遇到水青衣老師,讓我在喧囂的塵世,觸摸到了一抹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