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就是那種沒什么出息的孩子,出生在這里,工作在這里,結婚生孩子還在這里,守著這一畝三分地生活了將近四十年,以后還會繼續在這里。如果說北上廣深聚集全中國大部分精英,那我生活的小地方就為那幾座城輸送出些微能量,而我這種身無長處的人只能固守家鄉看盡日出日落。
中國很大,省份很多,地域寬廣,幅員遼闊。雖然同屬中國,省份之間卻有很多東西不同,比如各省的教育資源差別很大。這有差別的教育讓本就勤勞務實的中國人民更是把勤勞發揮到淋漓盡致,不僅把辛苦掙來的血汗錢投資在門類繁多的特長培訓班,更有些思想觀念超前的人為給孩子搏來一個好前程,提前買好其他省份的房子,當真是為了孩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很坦然的告訴孩子,我們沒有能力為他鋪設捷徑,除了全力支持他接受教育,在尊重他意愿的情況為他有選擇性的報課外班,其余的只能由他努力。若他在學習上有悟性、肯吃苦,成績自然會不錯,若這兩個環節缺少任何一個,那他這十幾年的求學是有困難的。
作為媽媽,我自然希望孩子一路走來遙遙領先,但我不會急功近利到揠苗助長,每個孩子都不是一樣的個體,人生之路那么長,不是學生時期成績好,讀的大學好,他的未來就一定是錦繡大道。再優秀的成績,也抵不過一顆陽光開朗、能量堅強的內心,只有內心強大,能量滿滿,才能抗過未來浮沉幾十年的生涯。
孩子在學齡前,我從未讓他學習過任何知識,現在想來,那時的我真的很明智。我們總以為孩子太小,實則不然,他小小的身體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和潛力。
大兒子在說話、走路、認知、自理等能力上比同齡孩子晚了不是一點點,一年級的拼音總是分不清平舌音和翹舌音,英語課學了整整一年幾乎還不會讀寫,就是這樣的基礎現在照樣學的不錯。
所以,在對待小兒子上,我同樣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不著急讓他學說話學走路,更不會過早的對他進行早教訓練,我自知不是個優秀合格的教育學者,不懂得如何有規律有計劃的啟發訓練孩子,那就索性放手,讓孩子順著生長發育規律自由發展,我只需做好陪護養育,適當的引領教導,給孩子充足的玩耍時光,讓他在玩中汲取能量,茁壯成長。
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樣的吧,積蓄足夠多的能量,待到成熟時再慢慢釋放,人生就是這樣,從來不會有誰贏在起跑線,最后拼的是耐力和能量,凡夫俗子的我們給孩子時間,讓他慢慢長出能量去對抗歲月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