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謁揚州史可法紀念館

與揚州有關的名流不可勝數。但隨著歲月的遷延,或風輕云淡,或蹤跡杳無,逐漸消逝在歷史的地平線上。唯史可法三字擲地有聲,不曾湮沒。史可法不止與揚州曾經的悲壯聯系在一起,更與臨危受命、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氣融為一體。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掛在揚州梅花嶺史公“饗堂”門口的這幅楹聯,凡過目者多半印象深刻。此聯可謂匠心獨運之力作。以梅花濺淚喻國仇家恨,借二分明月照孤忠亮節。寥寥數語,孤憤悲烈之氣躍然紙上。“饗堂”塑史可法深褐色坐像,旁陳郭沫若1964年題:“騎鶴摟頭難忘十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另有道光年間丹徒人嚴保庸撰:“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后已武鄉侯”。大堂高懸“氣壯山河”牌匾。后人常把史可法比作文天祥和諸葛武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繞像出堂門便是史可法的衣冠冢了。小院黛瓦粉壁,精致清秀。一株白果老樹伴著一個孤膽忠魂守望一牖天地。據載,順治二年(1645)史可法揚州城中戰敗罹難,眾人四處覓其遺骸而不得。“天暑,眾尸蒸變,不可辨識”。第二年,“家人舉袍笏招魂,葬于揚州郭外之梅花嶺”(《明史》卷二百七十四,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史可法,時為南明弘光王朝的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受馬士英、阮大鋮、劉孔昭之流排斥,自請督師揚州,赴江北一線。此時,北望中原,一片狼藉。崇禎煤山上吊后,清人借“剿匪”為名,蜂擁入關、揮師南下,如入無人之境。李自成一把火燒了紫禁城,遠遁西北。李麾下各部基本失控,各自為政,混戰一氣。北方各地紛紛趁亂捕殺大順政權的“偽官”,自立門戶以求自保。史可法面對紛亂形勢,是阻滯洪水般南下的清軍,還是剿滅犯下誅君之罪的大順?作為明朝重臣,史可法清楚,單憑南明王朝根基未穩、一盤散沙、內訌不斷的實力阻滯清軍過江的可能性極小,加上討賊雪恥的道統心態,因此一開始心存聯合清軍“剿匪”復仇以求劃江而治的一線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清軍豈是只為“剿匪”而來,又豈肯放下唾手可得、指日可待的半壁河山?從清攝政王多爾袞致史可法的那封勸降的信可以看出,語氣雖說表面客氣,始終以“先生”尊稱,拿吳三桂降清及清入京厚葬崇禎帝說事,講了一大套討逆復仇的春秋大義,但字里行間相當露骨霸道,儼然一檄咄咄逼人的戰書:“將以為天塹不能飛渡,投鞭不能斷流耶?”“今若擁號稱尊,便是天有二日,儼為勍敵。”“兵行在即,可東可西。南國安危,在此一舉。愿諸君子同以討賊為心,毋貪一身瞬息之榮,而重故國無窮之禍,為亂臣賊子所竊笑,予實有厚望焉”(《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諸王四)。

史可法很快派人回信,不卑不亢,表明自己的立場:本朝傳十六世,正統相承,繼絕存亡,合乎禮法,無可指責。你們痛心本朝之難而來幫忙驅除亂逆,這也合乎道義。但若要移師東下,義利兼收,實乃違背仗義扶危之初衷。最后,史可法表達了不屈之志:“傳曰‘竭股肱之力,繼之忠貞’。法處今日,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所以報也”(計六奇《明季南略》二卷,“史可法答書”)。史可法言談中似有說不出的無奈。面對來勢洶洶的虎狼之師,面對早被馬士英左右了的無能的弘光皇上,面對危難形勢下還在三日兩頭“窩里斗”、根本無法調遣的黃德功、高杰、劉澤清、劉良佐這些江北四鎮總兵,史可法除了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擋住北來的寒風,還能有何良策?

順治二年,戰事告緊。史可法在極為悲涼的氣氛中、夜不解甲地過了平生最后一個除夕(《明史》,同前)。

年三十,史可法閱公文至半夜,倦意正興,欲索酒解困。廚子報已無菜肴,都分給守城將士了。于是,取咸菜下酒。史可法平時從不在軍中飲酒,盡管酒量很大,“數斗不亂”。除夕之夜,只念山河破碎、國恨未消,不由潸然淚下,數十杯下肚,憑幾而臥。早晨,將士們在轅門外集中,等不到督師,門也推不開,甚覺奇怪,以前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知府任民育說:“相公今夜能睡著了實屬不易”。讓將士們警戒四周、繼續操練,不要打擾督師……

四月初,清兵連破徐、碭、亳、泗等州,揚州告急。史可法三報十萬火急,弘光皇帝聽從馬士英之言,置之不理,卻抽調黃德功、劉良佐到燕子磯阻截沿江而下南京“清君側”的左良玉。馬士英厲聲呵斥眾臣:“寧可君臣皆死于清,不可死于良玉之手”(《明季南略》,同前)。四月二十四日,清軍突襲揚州城。史可法血書求兵未果。四月二十五日,清兵破城。史可法欲拔劍自刎,被參將救下。面對蜂擁而上的清兵大喝“我史督師也”。隨即被俘,押至清豫王多鐸前,“正言不屈,遂遇害”。史可法于揚州孤軍奮戰至最后一刻,其生命的全部意義已經完成。他在自己的位置上踐履了一個士大夫的最后使命,為了一個無力回天的最后的明朝,更為了一個至高無上的民族氣節。

城破之日,知府任民育、提督總鎮劉肇基等200余名文武官吏壯烈殉難。

回眸史公堂庭院,遍地黃葉,滿目秋悲。遠處看,正對大門、居于中軸線上的史可法坐像,細節已隱,僅現一個黑色輪廓,方方正正地端坐堂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05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56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63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09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7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8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1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6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6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37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7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8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0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