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心靈法醫》里面的一個案件說起。
一、案件:
一位老太太到公安局報案,和刑警隊的人說他的小兒子被大兒子殺了,讓警察趕緊把他的大兒子抓起來,給小兒子報仇。
老太太說話時表情冰冷,尤其說到大兒子時,惡狠狠的。警察問:兩個都是能親生兒子嗎?(這也是我心里的疑問)老太太說都是親生的。
經過勘查取證和尸檢,警察查出她小兒子因高原病意外身亡。
老太太不相信警察的結論,堅持說是大兒子把小兒子害了,還委托了第三方,重新對尸體進行檢驗。期間警察也懷疑到了老大,可事實證明他并沒有殺人,最后結論依然是小兒子死于高原病。
老太太并不接受這個結果
本以為案件就此了結,這時又傳來了老太太的大兒子自殺身亡的消息,死于氰化鉀中毒。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警察最后揭開了謎底。
二、前因后果:
老太太的老公很早去世,她帶著兩個兒子,過得很難。多虧了她的初戀情人,一位美國博士,特地趕回來幫助她,才把兩個孩子拉扯大。
她想和初戀情人結婚,可是老大死活不同意。她想著等孩子都畢了業工作了慢慢也許就同意了。可直到后來她的初戀情人身體越來越差,得了絕癥,她想嫁給他,好好照顧他,陪他走完剩下的路,沒想到老大依然堅決反對。
老大從小優秀,成熟懂事,別人都夸他,說他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他也一直扮演著父親的角色,照顧媽媽和弟弟,可在媽媽眼里,他是想控制家人。
當初老大考大學時,他爸爸還在世,逼著他選擇了不喜歡的醫學。他聽從了父母的意見,但心里對父母也有報怨。媽媽從來不喜歡他,只喜歡弟弟,因為弟弟會哄她開心,她會親昵地抱他。可對于老大,媽媽從來都一副冷冰冰的樣子。就連家里桌上的照片,也只有媽媽和弟弟兩個人的合影,和他仿佛不是一家人。因為反對媽媽再婚,媽媽更加厭惡他。
媽媽一直認為老大恨家里人,他殺死弟弟是為了報復,所以弟弟的死,認定是他所為。實際上,弟弟早就有高原病,只是老大怕家人擔心,隱瞞了病情。弟弟一直有去西藏的愿望,因為身體原因被老大阻攔了。
老大的妻子想緩和老大和他媽媽的關系,于是滿足弟弟的愿望,偷偷地和弟弟和開了一家高低壓氧艙體驗館,背著老大用他的醫生身份開的。還偷偷把弟弟吃的維生素片換成治療高原病的藥,可沒想到弟弟還是因為這個病死了。
老大為家里做了很多,但他不善言辭,更不善于在媽媽面前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是默默地為家里做事。但他極度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可和愛。媽媽只抽手卷的煙,他就從國外進口煙絲,一根一根卷起來送給媽媽,媽媽卻絲毫不知。(老大指甲縫里的煙絲也成了警察破案的線索)他不明白媽媽為什么對他永遠是冷言冷語,沒有笑容,對小兒子就判若兩人,好像他真的不是親生的一樣。他總說,他做出再多的努力,媽媽也不能接受他,這讓他心里很痛苦。以前被迫選擇專業,父母沒有給他選擇的機會,所以他也不給媽媽再次選擇婚姻的機會。
老太太把小兒子的死歸罪于大兒子身上,即使警方查證了小兒子死于疾病,她仍然不信。為了給小兒子報仇,她給大兒子下毒。可是讓她沒想到的是老大發現了是毒藥,卻主動吃了,選擇了死亡。
三、用家學分析:
爸媽不懂家庭教育,不懂得界線,干涉老大的專業選擇。媽媽對兩個孩子厚此薄彼,沒有全局和次序意識,忽略了親情鏈接。這就導致老大的有了以下問題:
1、生命鐵三角:老大的生命鐵三角是斷裂的,她和父母的關系都不好,這也讓他更加渴望得到媽媽的愛。高考時爸媽對他的控制,剝奪了他的選擇權,他后來就極力控制媽媽,不讓她選擇再婚。
2、心理年齡:雖然說他小的時候的生命鐵三角是斷裂的,但在成年之后經過修煉還是可以改善的。可從整個的故事來看,他的心理年齡還是處于兒童節和青春期階段,至少在家庭當中是的,因為他一直在用對抗、隱忍的方式對待家里人。
心理年齡不成熟,人生三事自然也是分不清的。把媽媽的事和弟弟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處理,越了界,也就少了那份尊重。媽媽因此更不喜歡他。
3、情緒:老大情緒表達方式有待提升。他沒有正面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沒有跟媽媽說過他的怨,更沒說過對母愛的渴望,而是讓這些情緒都積壓在了心里,成為他的負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他之所以會默默的給媽媽從國外買煙絲,再一根一根卷起來送給他媽媽,卻沒有跟媽媽說過,我想是因為他害怕,怕媽媽知道后還是一副冰冷的表情,這樣他會更加失望。不說,內心還存有一絲希望,希望媽媽能猜出來,然后會對他的溫柔一些,也給他一些愛。
老大在事業上非常的成功,預約他做手術的人都排不過來。可是從小在家庭中沒有一個完整而飽滿的生命鐵三角,也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人格,缺乏母愛,心理年齡不成熟,導致他明知是毒藥還是吃了,選擇放棄自己生命,以這樣一種逃避的方式結束了一切。
也許他是徹底失望了,也許是想以此來搏得媽媽的一些關注或者是悔恨。不管是那種,都是悲劇。
媽媽后來知道煙都是大兒子給他卷的,心里面也很是動容,但一切都晚了,好好的一個家庭就這樣支離破碎。
希望我們每個父母都從中吸取經驗,不要讓這樣的悲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