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大師曾經都只是一只菜鳥。
到了年底,公司又開始各種工作評優選拔,每一次會議上的發言或演講,都對你的今年的職場有著巨大的影響。
當需要出來站臺,尤其是突然上臺總結時,許多人會嗯呀嗯呀,說不出來,或者說了半天也讓大家云里霧里不明白說了什么東東。
不到1分鐘,就會被喊停,遇到嚴酷的BOSS還會說:“你講的是什么東西,沒內容,沒數據,沒有結論”。
委屈嗎?
委屈,辛辛苦苦準備這么久,結果還被罵,罵的一文不值。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在職場上,有些人總能出色地完成這些演講任務,而有些人永遠是“罵—重做”的死循環。
工作
講出,就是功勞,
沒講,就是疲勞。
在公司部門內部分享,彼此交談還能湊合,但到了正式的外部交流時,這種“茶壺里煮餃子, 有料倒不出來”的感覺就愈發令人難以忍受。
除了個別善談者不恐懼演講外,大部分尤其是技術型理工人,雖然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能力,但讓他們站上舞臺讓我們把內容說給別人聽的時候,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我們為了提高說話或者演講能力,肯定上過類似溝通表達、演講技巧之類的課程。大部分都是說如何消除緊張感,如何發音,雖然在緊張程度上有所改變,但在表達的流暢性上,尤其是臨場發揮上還存在一定問題。
如果演說可以像做“Y=ax+b”那樣有簡單的公式能套用就好了,這樣當我們需要說話或演講時,直接將公式借過來套用就好了。”
為何只要一條公式就能讓說話變得跟過往不一樣呢?
如果你看過《思考,快與慢》”書,你就能找到了答案。我們的左右腦都各自掌控不同功能,在沒有“公式”時,大腦處于系統1,此時會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天馬行空地想到什么說什么,又或者半天講不出一句話。
而有“公式”后,大腦處于系統2,這是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我們可以運用左腦確定說話的邏輯順序,再聯系到右腦組織豐富的畫面信息,這樣我們就可以給予聽眾條理清晰的呈現結果。
美國首屈一指的商業演說家博恩.崔西在口才圣經《如果在任何場合說服任何人》中介紹幾個簡單實用的演講公式。
PREP公式尤為好用。
P:Point of view觀點:在開頭部分稱述你的想法、主意或事實。
R:Reasons:理由,說明你堅持這一觀點或想法的理由。
E:Example:實例,用數據,具體案例的方式證明你的觀點。
P:Point of view:重述觀點,充分你的觀點和想法。
當我們需要說話的時候,只要靈活運用公式,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內容進行構思,并能夠說得有理、有據、有重點。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來構建自己的表達框架。
假使你要說"知識收費"這個主題。首先,在白紙的最上面寫下你的演講題目,用一句話描述你的演講的目的和目標。
然后,讓自己來一場“頭腦風暴”,把接觸到此內容的到所有想法、數字、故事、案例都逐一列出來。
例如“得到APP”的分享課程、“分答”的問答,喜馬拉雅收費音頻,咪蒙的“3年后你的薪水漲幅沒有超過50%,課程費用將雙倍退款?!睆V告語等等內容。
最后,將你想到或者找到的所有要點和素材整合起來,找出最有影響力的內容,你的演講也就會自然而然的展開。
簡單地套用公式,就可以這樣說“知識收費的時代到來了”
現在這個時代是知識收費最好的元年時代(觀點)?;ヂ摼W上的內容付費的平臺越來越多,知識工作者的分享內容越來越受歡迎(理由)。2016年知識技能領域市場交易額約為610億元,同比增長205%,使用者約3億人,而這個數字在2017年還有明顯的增加(實例)。正因如此,知識付費已經越發受到大眾的關注,知識付費大趨勢不可阻擋,只要堅持下去,“知識經濟”肯定會出現爆發式增長(重申觀點)。
由此可見,任何講話當套用了公式之后,你可以臨場快速地準備一分鐘發言,也可以用它策劃一段30分鐘的講話。小到緊急的工作報告,大到公眾演講,只要將“公式”運用得當,就能夠讓你澄清思維,從容表達。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次對話都是一次小的演說。每一次大型會議也是一種演講。當你熟悉掌握職場演講技巧,在通往頂尖的職場道路上,將會越走越順。
善講的人,至少職場不會混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