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總是假設人是理性的,其實我們的想法老是會變,而且不見得那么理性和有邏輯。(我們總是高估自己)
2、損失厭誤
我們對損失是討厭的,比對于盈余更敏感,對于損失的反應會更大。對于帶回家的東西,就感覺是自己的了,如果商家再要你退的話,你就會覺得受到了損失。
3、稟賦效應
一個人,他一旦擁有一個東西,那么他對這個東西價值的評價,要比沒有擁有之前大大的提高。擁有之后,你就會覺得它更貴、更好、更值了。
4、對公平性的重視
人在做選擇、決策的時候,特別重視一個因素,叫做公平性。他們其實不是只在乎錢,以及哪個選擇對自己有利。(這點特別有感觸,我們有一個同事,跟我工作性質差不多,每個月工資比我多,所以我就覺得不公平,有一段時間,心理還挺煩的,后來我就問自己,如果我是剛入職或者去別的公司上班,給我現在的工資,我會不會繼續干?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自己就說服自己改變心態)
5、被過份關注的罕見事件
表達方式很重要,我們的大腦對個案比對概率更敏感,對畫面比對抽象的東西更敏感。畫面感會影響我們的感受,進而影響我們的決策。
6、心理賬戶
在我們的心理面,是有許多賬戶的,我們會不自覺無意識的把自己的資金放在不同的賬戶里(確實每次花信用卡的時候,就感覺不像是花的自己的錢,還信用卡的時候就傻眼了,可下次還是繼續循環~)
所思:確實我們現在所過的生活,都是由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選擇造成的,再理性的人,也會有這樣那樣不理性的行為,不要過于苛責自己,以后在做選擇的時候,不要那么沖動,換個思維想一想,也許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尤其是關于信用卡的那個,以后我們可以減少信用卡的數量,或者解綁自己的微信,支付寶,強制自己更理性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