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怦然心動的家有兩個:
①一個怦然心動外在的周圍環境——由動心的物品組成的家,每天給我們帶來舒適,溫馨。
②一個怦然心動的內在世界——為自己想法安一個家,讓我們努力,喜悅,平靜。
這二者組成的怦然心動,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
那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給內在世界的每一個想法找到屬于他們的家呢?讓我們怦然心動每一刻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只需三步就可以了!
第一步:記錄,每天把想法都寫下來,留下最重要的一個(怎么樣選擇最重要的一個這個肯定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稱,每一個想法走心走腦就知道了)
第二步:馬上行動,不要猶豫,在這里不可以去追尋自己的激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正確的評估,正確對待。那些永遠只會想說找到適合工作的人,適合機遇的人永遠找不到適合的。要知道,完美的工作并不存在,正確的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
第三步:刻意練習,把想法落實于實處,每天不斷有效反饋的練習。讓我們的想法,變為知識,變為技能,變為稀缺而寶貴的資源,這個時候我們的想法才有一個屬于他們的地方!
而這個時候,我們為想法(夢想)找到一個家的探索還未停止,我們還會找到更適合它們停留的地方。只要我們在這條道路走下去,一切皆更讓我們幸福。
我們每天接觸的事物層出不窮,每天腦海里面的想法,思緒,理念,未知,渴望,理想,夢想,這些想法也是層出不窮
很多時候莫名其妙的,就想把很多概念很多知識,全部牽扯在一起,讓它融合成一個完美的形式呈現出來(一切想法思緒都蠢蠢欲動渴望跑出來被世界認同)
可是當我們急切地想表達這種內容時,卻是亂糟糟的一堆垃圾而已。而自己內心也是一個完全沒有被整理的家一樣,雜亂無章,不堪入目。
很多人都說,想法,虛無縹緲,沒有實際的表現形式,所以他不能實實在在的像整理垃圾一樣,把它整理出去,其實這大錯特錯!
不論何時,不管是物品,還是想法,都可以進行整理,我們都可以幫他們找到一個屬于他們的地方。
就比如說我現在記錄的這篇文章一樣,其實他們本來就是我腦海中的一個想法。通過我自己的理解,把它們轉化成了文字,那這些想法的家——呈現出來的形式就是文字,而后我把他們整理為思維導圖,那形式就是思維導圖;如果腦海里面有一個想捏陶泥的想法,我馬上走到陶泥盒中,捏造出一個海賊王的模樣,那么這個想法的呈現形式,就是海賊王這個陶泥人;如果腦海里有一個想法,想去安慰別人,那么我們在擁抱別人時,擁抱的這個動作就是這想法的一個適合的形式。
可惜的是,我們想法太多,而實際行動太少,我們總是在說,“追尋自己的夢,追尋自己的夢,追尋自己的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可自己的夢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做,還是不知道,怎么樣保證去追夢的同時而不餓死自己,使想法只空有曾經的想法而已?
其實也就記錄—行動—刻意練習。這道理淺顯易懂,可我們卻花了很多時間,去想清楚,去理解,去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