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先后從好幾個地方都聽說了這本書。于是找來看看,搜了下,原來村上春樹的《1Q84》居然是也向這本書的致敬。雖然自己對1Q沒什么感覺。
1984也是一個科幻類的小說。按網上的歸類是反烏托邦的內容。其實并沒有完全理解什么是反烏托邦,全書讀下來,書里所寫的是一個集權政治下的社會。人的一舉一動都處于監聽監視之下,甚至在睡覺時,也有可能因為說夢話而糟到逮捕。子女被培訓成小小間諜隊,對父母的看來背叛黨的言語進行揭發。夫妻關系則不能表現出發內心的愛,例行的性行為,和科學消除高潮的研究,一切都是要壓滅人的欲望。
這本書寫于1948年,文中出現的大清洗,應該多少反射了斯大林在俄國的大清洗事件。其實還有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書里的有些情節竟然會印證在了當今那些集權政治的現實中。有如現在的朝鮮。
書里的社會,由一個叫英社的政黨統治。黨員家中有個電幕,電幕能看到你在家里的行為,聽到高于呼吸的聲音,主人公的工作就是按照字條上的指示修改歷史的記錄。之所以要修改歷史記錄,則是為了實現黨的預測的準確無誤,或是得出經濟增長的完美數字。還有抹去那些被定為叛徒的人在歷史文件中的出現,讓這些人在歷史中蒸發。
做為英社統治的三條口號: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開始讀書時對這三句不太明白。現在再看,英社所要求的人,就是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甘于被奴役,聽從指揮,說簡單些就是行尸走肉。
書里的社會是可怕的。一直在進行的戰爭究竟是否存在都讓人懷疑,因為可以隨時更改宣傳敵對作戰的國家,今天還在說在與A國做戰,明天就會說一直做戰的是B國,從來也沒有和A打過仗,并讓所有人相信與之戰斗的敵對國一直都沒變過。
書里將這種社會形態稱為寡頭集體主義,確實與巨嬰國中所寫的極端集體主義相類似。人們要完全熱愛被稱為老大哥的那個只在海報上出現的領袖。一切的手段和操控措施讓人想到了《老子》中的一句“民弱國強,民強國弱”,如果單從字面看,和《1984》書中社會思維一致,有些可怕。
有的時候,好的書不在于它寫的是現實還是科幻,而在于書里提到的某些情境會影射在身邊的事件里,提醒人們查覺了那些不曾關注到的規律。比如關于歷史,我們總是希望能真實的呈現歷史。寫歷史研究歷史就離不開主觀,一旦加入主觀,歷史上的歷史不就是像書里所寫到的那樣被不斷的更改著么,加入不同立場和不同的目的,所以之前我們學到的歷史是被多少代人按自己的想法修改過的版本呢?
還有信仰,什么才是正確的。有的時候沒有信仰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認為并堅信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有如過去的納粹,有如現在的ISIS。除了這種在道德上的信仰還能尚有評判的準則可以遵循外,多數的事情或規律卻無法給予判斷,即便是瘋子,“瘋子只是由一個人構成的少數派”,如哥白尼的日心說,那會他被認為是瘋子,而他確實是一個少數派。
書中的世界,是沒有隱私的,也同樣是沒有自由的,可書中有寫:
人類的選擇無非是自由和幸福。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幸福比自由更重要。
想想,心里的幸福感確實是比自由重要的。至少,我會這么認同。突然想到那首關于愛情和自由的詩,“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我不行.....
估計這書有時間還會再翻翻。也許還會有不同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