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研究歐盟統計部門,和新西蘭、美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移民、簽證、教育數據庫和信息平臺,浸淫在各種數據的尋找、提取與分析中。從一開始的一頭霧水、一團亂麻,終于抽絲剝繭,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有些數據庫太過龐大,要找到想要的信息真是費神、費力。不過也佩服他們將數據能做到如此強大,想要的歷史信息應有盡有。如果說數據本身的龐大和復雜是一個問題,那么語言則是另一個問題了。英語還好,尤其是非英語國家如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的數據平臺,即使有些導航是英語,但是進入到真正的頁面則全是本國語言,再簡單的欄目名稱也要需要借助谷歌翻譯(在谷歌翻譯中,也有一個使用技巧,不要將外文直接翻譯成漢語,而是將外文翻譯為英語,則提高準確度更高),找到網頁中正確的位置和想要找的信息。真是極細極費腦力的活兒。從一開始的兩眼一抹黑,到慢慢的熟悉了網頁的構架、數據庫的構成,再到后來輕松提取數據,真是一段“抽絲剝繭”的過程。這個小工程也讓我明白幾個道理:
第一、在有限的時間內,分配好時間和精力,先用很少的時候攻破簡單任務。這本身就在積累經驗。同時,建立自信心。再騰出專門的時間,心無旁騖地專心攻破復雜的任務。
第二、在幾位有限的時間內,和任務重大的情況下,調整心態,不能亂了陣腳。再復雜,也是人設計的,也是有邏輯的,找到其中的邏輯,形成準確的路線圖。哪怕一個簡單的圖表、圖標,可能都有背后的用意。
第三、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前進,按圖索驥。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和改進,更進一步。
第四、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馬上已經到春節了,困難沒克服,心更不能亂,不能著急,慢慢來,一定有成果。
第五、休息是非常必要的。有時候出去吃飯的路上,或許會有心的想法。而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在最安靜的時候思路突然就順了。
總之,做到:
臨危不亂,心中有數,靜心思考,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