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兔夫人是誰?
《白兔夫人》是法國自由插畫家吉爾·巴什萊所作的圖畫書,它的主角——家庭主婦白兔夫人,就是著名的童話故事《愛麗絲漫游奇境》的人物之一--——那個穿著馬甲,拿著懷表看著時間急匆匆趕路的白兔先生的夫人。
吉爾·巴什萊1952年出生于法國,畢業于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從2001年開始從事圖畫書創作,他的作品《超級大笨貓》獲得過法國兒童圖畫書大獎——“面包樹獎”。他本人是《愛麗絲漫游奇境》故事的粉絲,這本圖畫書就是以白兔夫人的口吻敘述仙境世界不為人知的故事。
每個人都知道白兔先生,但是你了解他嗎?為什么他每次出場都急匆匆的?在紅心皇后的宮殿里打工的他,平時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愛麗絲沒有告訴我們的這些細節,就跟隨著白兔夫人的日記去看看吧。
二、白兔夫人和白兔先生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白兔夫人不小心燙壞了先生的馬甲,導致他急匆匆地趕去上班,她還要負擔所有的家務,照顧六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這真是甜蜜的負擔。莫名其妙出現又隱形的柴郡貓和忽大忽小的小姑娘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的樂趣和煩惱,但是并沒有改變小城市的封閉生活。
他們生活的城市是什么樣白兔夫人并不太在意,她希望自己的先生能在工作之余多給她一些關注,比如細心的發現她買了頂新帽子,和她一起分享生活中簡簡單單的小快樂、在休息日包攬全部的家務好讓她有放松的時間……然而這些想法只能寫在的日記里,因為白兔先生實在太忙了,無暇顧及她的這些想法。
每天平淡無奇的日子,能點綴它的也就是生活中的小確幸了吧。今天是白兔夫人30歲的生日,偶然看到日記本的白兔先生急急忙忙地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捧過來。扭扭捏捏的蛋糕和早晨燙壞了的馬甲,這就是他們生活中的甜蜜和煩惱,就和每一個家庭一樣。
三、《白兔夫人》和《愛麗絲漫游奇境》
吉爾·巴什萊的這本圖畫書取材于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聞名于世的童話故事《愛麗絲漫游奇境》,是他送給自己的女友米萊耶的禮物。該書以愛麗絲漫游奇境中第一個出場的白兔先生的故事為引子描繪仙境中的故事,每一幅圖畫中都埋藏著愛麗絲故事的種種細節,所以稱為“《愛麗絲漫游奇境》之白兔番外篇”。
這本薄薄的書中隱含著許多愛麗絲故事的人物,每一張圖畫都值得仔細推敲。如果你是愛麗絲的忠實粉絲,那么這本書一定會在驚嘆之余讓你愛不釋手;如果你的孩子還沒聽過愛麗絲的故事,那么可以從這本書開始帶著他去認識小愛麗絲。
白兔先生在愛麗絲的故事中出場時穿著馬甲,焦急地拿出懷表看時間又匆忙的趕路,讀過故事的人應該對這一幕印象深刻。為什么他那么著急?看《白兔夫人》的時候就知道是因為太太一大早燙壞了馬甲耽誤了他上班的時間。
愛麗絲故事中的渡渡鳥、被裝在茶壺里的睡鼠、瘋帽匠、紅心王后的蛤蟆侍衛、魚侍衛、紙牌士兵、公爵夫人和她的豬孩子、抽水煙的藍色毛毛蟲、會說話的花朵、喜歡爭吵的雙胞胎兄弟、跳四組舞的龍蝦(圖中為墻畫)、被愛麗絲砍殺的炸脖龍(書中為標本)、甚至愛麗絲故事的插圖作者——英國漫畫家和插圖畫家——約翰·坦尼爾的畫像等等,都在白兔夫人的二女兒貝蒂的學校課堂中出現,正如野兔老師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生機勃勃、多姿多彩的班集體,充滿了各種可能性”。這個評價也可以用來形容愛麗絲漫游奇境的故事,不難看出吉爾·巴什萊沿襲了原作者的故事基調和想象力。
白兔夫人做家務的那副畫中有只大大的女孩的腳,你沒猜錯,那就是變大了的愛麗絲。在原故事第四章中,愛麗絲進入白兔的家中幫他拿手套和扇子,喝了一瓶飲料呼啦啦的變大,然后又吃了點點心變小。這在白兔夫人的日記中有記載,她好像對這個忽大忽小的小姑娘印象不好哦。
他們居住的城市小而有趣,抽水煙的藍色毛毛蟲正和一般大小的愛麗絲說話、道奇森攝影館門口擺放著愛麗絲原型的畫像、瘋帽匠的帽店正在打折促銷、用來打槌球的紅鶴和刺猬成了健身俱樂部的模特、紅心皇后的紙牌士兵也過著平靜悠閑的生活……這每一幀畫面都是對《愛麗絲漫游奇境》故事的還原和加工。
吉爾·巴什萊用《白兔夫人》對劉易斯·卡羅爾和約翰·坦尼爾致敬,他用豐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個新的奇境,帶領讀者用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和體驗奇妙的仙境。如果說劉易斯·卡羅爾用愛麗絲的故事描繪了1865年的社會,傳達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那么吉爾·巴什萊就是用白兔夫人的故事給現代的生活和價值觀做一種詮釋。
四、這是一本給媽媽的夢想圖畫,也是一本給寶寶的奇妙繪本
白兔夫人有六個孩子,不管是一心想做超級名模的大女兒、對各種事情充滿好奇心的雙胞胎兒子、害怕上學的二女兒,還是時而成熟時而幼稚的小兒子、一直打呵欠的小女兒,你都可以在這些小朋友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甚至是自己曾經的影子,成長的足跡隱藏在這些圖畫中,每一個細節都能讓你捧腹大笑或者會心一笑。
你也有過為了變美減肥而不吃東西的經歷吧,腦海中幻想的性感畫面和遲遲不變的體重數一定讓你黯然傷神過。
你一定有過為了孩子的輔食或飯量而憂慮的時候,照著食譜研究出一百種菜式,只為了他能香噴噴地吃完一碗飯。
你應該也為孩子偶爾的成熟想法驚詫,但是更對他強迫癥一樣的要求而無語。
你肯定在孩子乖巧聽話的時候覺得他是上天的恩賜是自己生命快樂的源泉,也肯定在凝望著他熟睡的臉龐的時候欣賞著他遺傳了父母的小模樣,心中涌起無限柔情。
如果孩子問你為什么艾里奧特(白兔夫人的小兒子)非要在萬圣節把自己打扮成一只兔子他明明就是一只兔子嘛!你可以義正言辭的“質問”他,為什么你非要穿這一件睡衣睡覺其他的睡衣不是睡衣嗎?為什么你在同意我把餅干掰開后一定要求我再把餅干粘上呢這不還是那塊餅干嗎?
如果你的孩子也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你可以學著用白兔夫人的眼光去發現學校有趣的地方,帶著他去體驗和適應環境,告訴他那是一個生機勃勃、多姿多彩的班集體。
如果你的先生也忙于工作忽視了你的需求,那么……那么!你一定也要學著像白兔夫人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要求記在一個日記本上,而且一定要“不小心”放在他絕對能看得到的地方!
呃……如果孩子一不小心比你先學會這一招的話,就只能見招拆招啦。
五、每一位白兔夫人都曾是一個小愛麗絲
白兔夫人在日記中寫道:“現實生活和我曾經的夢想差距好大。我多么想專心地寫作,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故事里滿是令人驚奇的地方和不同尋常的人物。但是,在如此單調、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我怎么可能找到靈感?日子一天接一天地過去,每天都差不多是一副樣子。三餐、家務和孩子占據了我的絕大部分時間。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三十歲了,不知我的先生大人還記不記得?”
這是白兔夫人的內心獨白,又何嘗不是平凡主婦的心之所想。有句話說——每一個超人似的媽媽都曾是一個需要別人照顧的小姑娘,是生活的繁瑣和磨練,使她成長為無所不能的女超人。
看似強大和滿足的超人也有她未實現的夢想,這些夢想掩蓋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靜默在老公的鼾聲和孩子的哭鬧聲中,如果你愿意聽愿意看,那一定是孩子般純真的想法。
現實生活和曾經的夢想差距有多大?眼前的茍且和詩與遠方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問題估計愛麗絲從來沒有想過,因為她的生活中滿是新奇和希望;這個答案也許白兔夫人也找不到,因為她的精力被生活的瑣事占滿。
曾經愿意為愛仗劍走天涯,曾經滿眼的閃亮和熱切,曾經以為雞毛蒜皮的生活離你好遠好遠。直到你長成一個成熟的大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才驚覺好像忘了自己也曾經是一個滿懷好奇心的孩子,眼前這些瑣碎的生活讓你找不到夢想的支架。
某一天孩子尖叫著說,媽媽你的眼睛里有我!哦,親愛的孩子,你的眼睛里,也有我遺失的美好。我想,在你終于又一次學會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的夢想,它又重新回來了。
我在其中一個翻譯版本的《愛麗絲漫游奇境》的故事最后看到這樣一段話,愛麗絲醒來后把自己夢中的故事告訴姐姐,姐姐想象了這樣的情景:
“她的這位小妹妹,以后將成為一位婦女。而她將會畢生保留著童年時的純潔珍愛之心。
她還會逗引孩童們,用許多奇異的故事,或許就是許久以前的這個夢游奇境,使得他們眼睛變得更加明亮熱切。
她也將共享兒童們純潔的煩惱,因為這些煩惱就存在于她自己的童年,以及那愉快的夏日回憶之中。”
每一個媽媽,都曾是一個天真的孩子;每一位成熟的為生活操忙的白兔夫人,都曾經是天真爛漫的小愛麗絲。
生活會改變她的模樣,愿唯一不變的是她那顆永遠純潔珍愛的心靈。這是劉易斯·卡羅爾的期待,也是吉爾·巴什萊的希望,這本薄薄的令人回味無窮的《白兔夫人》,就是帶領你尋找童真的契機。
PS:閱讀建議
《白兔夫人》是以《愛麗絲漫游奇境》的故事為原型和背景的,所以如果不了解愛麗絲的故事,就很難理解和發現書里許多許多的細節和隱喻。建議沒看過愛麗絲故事的朋友,在看完白兔夫人后,及時去原著中尋找根源。
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游奇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被迪士尼改編成兩部電影,電影中對人物和場景的還原還是很精致的,不過情節與原著相比有很大的變化,為了避免破壞孩子的想象力,還是請媽媽們等孩子大一點再帶他看電影吧。媽媽們自己可以去看一看電影,劇中傳達出來的勇氣、樂觀等正能量還是很有意義的。
這本薄薄的圖畫書,不到一分鐘你就可以翻完,甚至不明白它是否能稱得上是一本書。但是等你了解了愛麗絲的故事,一定能在每一張圖畫中找到對照的細節(胡蘿卜菜式中有一款掛著“請喝我”的紙條,對照了愛麗絲故事中的變小飲料),再細心一點,能發現作者沒有浪費一點點空間,把他心目中嘈雜的主婦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二女兒貝蒂不愿去上學那一張,貝蒂驚恐的大眼睛和右下角的墻上貼了塊口香糖)。
《白兔夫人》開本很大,一個小朋友抱著的話,足足可以遮住他一半的身子。這本書完全可以當做兒童繪本來讀,怎么發揮講故事就是麻麻的本事了,這里面有麻麻的生活場景,更有許多寶寶的生活細節哦。
當然了,老公和男盆友也可以讀,半分鐘翻完一本書他們應該是愿意的。最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看到白兔夫人日記的最后一段,讓他們學會體諒女人、理解女人。
實在不行,學著白兔夫人把日記本丟在他“看得見”的地方還是非常有操作性的嘛!推而廣之,發短信、寫便簽、明明白白提要求,都是讓對方明白你內心想法的方法。
溝通類書籍和簡單的邏輯學都有這樣一句話:不要想當然的以為對方理解你的意思。除了你自己,其他人不會清楚你的內心想法,想讓他知道就明確說,我想,這是避免家庭矛盾和促成良好溝通最有效的方法吧。
最后,記得要做一個滿足快樂的白兔夫人,不要做壓抑委屈的白兔夫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