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靠在椅子上,看著微信的某個好友;
猶豫著怎么編輯信息過去給他,畢竟我是有求于人,就像我上次推文說的,我的老毛病就是這樣;
糾結了好久,終于忐忑地把信息發了出去,一秒,微信提示聲響起,激動的我點開信息;
瞬間炸了,我居然被拉黑了。
“對方開啟了好友驗證,你還不是他(她)好友。請先發送好友驗證請求,對方驗證通過后,才能聊天。”
這段刺眼的話,我又見到了,可是我卻想不出,我被拉黑的理由。
我和旁邊的幾個人說著這事,然后我們就像是開了閘似的,講述著自己對拉黑這事的經歷;
微信好友數400個,輕度微信控
Cen同學仗著自己人緣不錯,所以他現在還沒試過被刪除滋味是什么;
當我憤憤不平地講述著自己被拉黑的事情,他只是一臉茫然。
平時微信聊的人基本都比較熟悉的,所以在他看來微信是一個私密的空間,也不會去加一些陌生人。
他的好習慣是會認真地備注每一個好友,一拉下來,看到名字就能想起樣子。
當然這習慣也會惹來麻煩;
比如,刪錯人后被臭罵一頓
上個月的24號,Cen正無聊地刷著微信,正想著找誰聊天。
突然通訊錄那一欄閃出一個紅點,點擊通過驗證的他,心里在YY著,居然是一個女的。
沒等他發信息問是誰,對方立刻發來一句:
“你為什么把我拉黑了”
一臉懵逼的Cen,努力回想著這個突然到訪的好友是誰,什么時候他把這個人刪除;
可是看了她的朋友圈,他還是沒想起來;
“你是哪位?”
想不起來的Cen索性直接發了過去。
這一問,不但把她的名字知道了,還得到一頓長長的“問候”,被臭罵一頓的他看著信息第二次懵逼了。
顯然把人拉黑是不對的,Cen立刻打了一段長長的解釋過去,發過去那一刻,也瞬間得到了一句回復:
“對方開啟了好友驗證,你還不是他(她)好友。請先發送好友驗證請求,對方驗證通過后,才能聊天。”
是的,他被拉黑了。
這個朋友加了他,告訴了他自己的名字順便罵了他一頓后就把他拉黑了。
此刻委屈得Cen看著自己那幾十個字的解釋,不知道該如何說出那種感覺,拉黑她的原因只是因為沒有備注,而他們基本都沒有聊天,以為是陌生人,于是便拉黑了。
當然,他的朋友并不知道,他沒有機會解釋了。
好友數800,拉黑好友是種什么體驗?我并不知道。
在盡量只加認識好友的前提下,我根本不知道拉黑人是一種什么感覺。
每次寫著被人拉黑的事情,心里總是一股不平衡感,怎么老是被拉黑,自己卻從來沒有試過這種手起手落,拉黑一個人的感覺。
刷著通訊錄,我總會看到好多只是第一次添加時聊過,過后他們便成為我朋友圈中的好友,我只能通過朋友圈知道他們在干嘛;
這樣下來,每一次最麻煩的就是找人。
在我還沒習慣備注名字的時候,找一個人可以讓我失去所有的耐心,因為有時候我根本就想不起他叫什么?等到找到了,我已經忘記了我為什么找他。
慢慢地我學會了備注名字并在前面加上我認識他的時期,這是我花了三天才完成的壯舉;
可是在我做這件事時,我發現通訊錄里邊,有一些我根本就想不起我們的交集,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現實中的交集。
盡管如此,我還是沒有刪除任何一個好友;只是想著:
“說不定會有交集呢?”
于是乎這種想法推著我,一步一步遠離拉黑人這個舉動。
以至于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拉黑人時的感覺是什么?
我想,應該很爽吧?
一言不合就拉黑,所以他的好友數我不能說
K是個重度強迫癥,不但生活中對整潔要求很高,對微信也是如此;
對于不認識的人,永遠不會在他的通訊錄里停留超過一個月,至于認識的,超過一兩年沒聊天的,對不起,你也將很快消失在他的通訊錄里邊。
也或許是這樣的做法,K可以知道自己好友圈的人都在干嘛,可以隨口講出他和他們之間發生過的事;
發朋友圈這種事,也從來不會是一件謹慎的事情。
當我第一次聽到他這種與我相反的做法,內心更多的是不可思議,一直追著他問為什么?
當然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反復地說著,我喜歡干凈的微信。
只拉黑過一個人D,不愿意多講為什么。
只是因為那是前女友的閨蜜,他看到她發的與前女友的照片時,總會想到很多以前的事情,回憶是難受,他選擇不見。
微信里的好友都是因為工作而加的Z。
發朋友圈這種事對他來說只能是出現工作上的內容,雖然他知道很多以前的同學都選擇屏蔽了他。
做微商的琳。
微信里存在著幾千個她根本不知道是誰的人,只是沒辦法。她還是得加,所以現在,她變成一個只發朋友圈卻從來不看的人。畢竟,每天她都會發十幾條內容。
寫到這里
才發現原來微信早已經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以前有事是電話里說,慢慢的是變成QQ上聊,現在剛認識人,第一句話便是:我加你微信吧。
雖然隨著好友數量的上升,被拉黑的機會越來越大;
但是,我還是挺喜歡微信的,畢竟你們上次說過,喜歡和我微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