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叛逆,只是大人覺得小孩變得不聽話的說法,對于孩子來說那是成長的一個標志。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那就會懂得這叛逆行為背后的是怎么回事了!尊重他的成長,你就會少一些煩惱。
孩子這人生里最重要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要參與其中!
第一個叛逆期:兩歲左右時的可怕
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十分的強烈的時候是在兩歲左右,這時之前的“乖孩子”突然會變成一個令人感到手無足措的“搗蛋鬼”。什么事情都喜歡用“不”字開頭,在你說的指令前面他都喜歡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睡!”“吃飯!”“不吃!”等等。
有些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那可能就是媽媽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喜歡用命令式的語言,“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模仿的榜樣。所以關鍵還是需要先改變自己,孩子才能有所改變!
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很多的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著急的情況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其中的原因包含現階段的手腳敏感期,還有就是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所以著急下做出了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家長到底該如何參與孩子的這個時期呢?
(1)不要太過民主
很多家長看似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遇到這種問題,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就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2)讓孩子多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之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孩子出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自己煮還是出去吃?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是尊重他的,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避免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丟!”其實應該直接說:“孩子你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模仿你的粗暴,接著就是一直的重復著“以暴制暴”,想要孩子改變99%,那家長就要首先改變1%。
(4)明確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都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明確的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盡早提醒,5分鐘后我們出門去哦!2分鐘后再提醒一次。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孩子,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每過一分鐘提醒孩子剩余的時間,讓孩子有所準備!
交流的方式不同,效果自然就會不一樣!想想你的孩子更樂于接受那些方式!
(5)孩子的成長讓更多的人參與****
孩子是家庭里的天使,一直跟隨媽媽的孩子,早就知道了媽媽的脾氣和性格,所以能與媽媽“斗智斗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就會明白什么是規則,什么是紀律!
第二個叛逆期:小大人兒都在7--9歲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接觸的人不再是家人、鄰居,而是學校的同學們和老師,步入了小學,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控制,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反著來”。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很需要大人的,會在父母面前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決令自己疑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的氛圍變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需要跟著改變,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用更多的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不妨就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多跟孩子商量,不要搞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后自由活動五分鐘再學習,這些約定的事情,有助于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美好的青春期是在12-15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發育還沒全面成熟起來,常常會覺得有挫敗,處于“煩”的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的影響,做出一些非常挑戰父母權威的事情,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獨有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盡可能多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小事盡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此外,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成長氛圍!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么沒辦法解決的難題。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家長不需過多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心平氣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