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從羅輯思維《液晶演義》系列看個人發展策略的第二篇。
引言
平時我們看別人的文章,會得到作者在行動上的一些建議或者套路,我們按照這些建議或者套路踐行,但是結果卻時常收獲寥寥。這不禁讓人納悶為什么有的人按同樣的套路做卻收獲頗豐呢?
帶著這個問題再來看液晶領域,韓國企業成功抓住液晶周期的低谷期,瘋狂投資下一代產品線,不僅獲得成功也超了日本企業的后路,那一刻“越虧損、越要投資”的套路便公布于市。但為什么后來是京東方成功運用這個套路反超韓國企業呢?
套路的前提條件
在聽了羅胖的上周的節目后,我意識到京東方之所以能奇跡般的崛起,首要因素在于京東方理解了這個套路的前提條件——海量的資金。液晶產業的一大特點是資金密集型,建立一條生產線的資金就是以億來計算的,更別提要取得市場領先地位一定要逆向投資,即越是市越是場飽和,行業越是走低,越要加大投資下一代生產線,以謀求在接下來行業走高時因提前布局而超額盈利。強大的資本能力在液晶行業就尤為重要。京東方從深圳B股市場募集到了3.5億港幣,加上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領頭的投資的7.5億美元是其能復現這一套路的基礎。
也就是說,要成功踐行一個套路,首先要滿足套路的前提條件。身為一名程序員,關于編程的一切套路,無論是某門編程語言快速入門的方法,還是某方面框架的進階的要點,復現套路的前提條件永遠是動手能力,因為一切的程序都需要動手才能實現。同理,一切的銷售套路的前提是挖掘理解用戶的需求,喬布斯在這方面簡直是無法超越,一句“消費者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我的工作就是告訴他們想要什么”,成為了發明IPod,IPhone, IPad等產品的基石;一切的寫作套路的前提則是邏輯清楚的表達,李笑來、吳伯凡等諸位得到專欄上的作者都有提到到這點。
套路的價值之錨
下面,請問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老板,手握還算充裕的資本,現在想要進軍液晶產業,擺在你面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獨資收獲一條生產線,全權負責,自負盈虧;另一個,與外商合資,雖說進退同步,但一切要以外方為主,你會怎么選?請仔細想想。
在羅胖節目中,我們知道當時中國有兩家企業進軍液晶產業,另外的一家是上廣電。當時上廣電的實力是強于京東方的,但結果卻是黯然出局。兩家企業戰略的差別在于對上面問題的選擇,京東方是獨資收購了韓國現代的生產線,上廣電是與NEC合資建廠。乍一看,合資可以分散風險減輕資金方面的壓力,但問題在于以往所有中外合資的企業,中方始終處于打雜角色,沒有自主權,也無法在干活中積累相對于實驗室技術更加重要的工廠技術。反觀獨資入行的京東方,因為一切都要自己負責,硬逼著在不斷實踐中積累的工廠技術。但正是這不斷積累的工廠技術,讓京東方認準了液晶行業,樹立起“越虧損、越要投資”的價值之錨。上廣電則缺乏這個價值之錨,在虧損不斷擴大之際,“明智”選擇轉讓。
滿足了套路的前提條件只是第一步,能否掌握套路的價值之錨,才是在面臨壓力的情景下堅定的執行套路的關鍵。回過頭看寫作這件事,很多戰友因為笑來老師的鼓勵開始寫作,但是我們都是寫作的初學者,文筆一般,知識有限,一篇文章寫完發出去,閱讀量可能只有個位數,面臨殘酷的現實,如何才能堅持寫作呢?寫作的價值之錨又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寫作是強迫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深入思考又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能力,這是我認可的價值之錨,也是我堅持周更的,根本停不下來的原因。
從遵循套路到發明套路
如果京東方,只是做到了上面兩點,那么京東方頂多只能和韓國企業打個平手,因為韓國企業當年也是這樣做的。
當京東方經過之幾年的折騰、規模逐漸做大后,它意識到一個問題——上市融資和一般銀行貸款,這兩種融資方式都不適應液晶產業這種“越虧損、越要投資”的進攻性投資戰略。股市還是銀行都很看重短期財務指標,他們或許能錦上添花,但很難雪中送炭。液晶產業的特點除了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外,還有一個被忽略的特點就是政策密集。電力穩定,招收工人、土地、道路、用水、排污、后勤保障、綠化等方方面面,建設液晶生產線這種超大型工程,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京東方從成功到超越的最關鍵一步就是提出了政企合作,讓政府入股,在主動提供政策的同時,分享液晶生產的利潤,當然也分擔風險。這是一條適合液晶產業特征和中國國情的新融資道路。
從遵循套路到發明套路,京東方走出屬于自己的崛起之路,我們個人發展也需要這樣。再次以寫作為例,很多人已經在周期性寫作,但是左撇子覃杰不僅自己寫,還創建了007社群,組建了26個班2000多人一起寫。當大部分人還在東寫一篇西寫一篇的初始階段時,歡喜戰友已經摸索出價值輸出這條路,成了獨立的供稿人,建立起小秘圈,組織了兩期的輸出活動。這就是笑來老師說的,你和大家一樣做正確的事還不夠,特立獨行的正確才行,那是脫穎而出的關鍵。從遵循套路到發明適合自己的套路就是一種特立獨行的正確。
一切套路的源頭
套路無處不在,甚至一切皆是套路。生活中買東西砍價有套路,工作中向領導匯報有套路,處理人際沖突有套路,甚至寫代碼實現功能也有套路(萬能的搬磚套路:copy paste tweak)。那么這一切的套路有沒有個源頭?或者說有沒有元套路呢?
我想了好久,認為如果真的有元套路那一定是元認知能力。因為套路就像還原魔方的公式,它是針對特定情形的處理方式,知道了套路可以簡化思考、直奔目標。但發現一個套路是需要不斷思考,甚至對思考進行思考,從而發現特征、提取核心步驟。當下,匹配這個能力的概念當屬元認知最合適。
具備了元認識能力,你就掌握了一切套路的源頭。再按套路做事,你會先分析套路的前提條件,尋找套路的價值之錨,進而在踐行中發明自己的套路。至于收獲,相信一定不再是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