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大雪不凍倒春寒”。但是在大雪節氣時,全國迎來了大面積降溫降雪,由此看來,2019年應該不會出現倒春寒。
一、“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中國氣象臺首席氣象播音員宋英杰,在節目中曾經解釋過什么時候進入春天。他說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才算到了春天。
二十四節氣里的立春,我國的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以南的地區,就開始有春天的氣息了。但是以北的地區春天的腳步還沒有到呢!
2019年是2月5日立春,北方大部分地區直到三月份以后,氣溫才開始回升。尤其是南方地區,早春氣溫回升較快,但在冷空氣的影響下,又突然降溫,導致同期氣溫比往年要低很多。
鬧南方溫度低于10度,北方最低可達到零度以下,這種低溫天氣,還常常伴有降雨降雪,短時間為3—5天,最多可達兩周左右,民間稱這種情況為“倒春寒”。
春天萬物復蘇,農作物也開始大面積播種了。種到地里的種子、秧苗,果樹開花、做果,都會被突如其來的降溫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
“倒春寒”不僅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對人類健康也會造成影響。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每逢“倒春寒”的年月,都會爆發各種疾病。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的春天,就是典型的“倒春寒”。
二、2019年會出現倒春寒天氣嗎?
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有書君認為2019年不會出現“倒春寒”天氣。
可以用農諺來跟大家分析一下,2019會不會出現“倒春寒”現象。
1、根據農諺推斷
(1)、“大雪不凍倒春寒”這句農諺流行于廣西等地區。它的意思是說,如果大雪節氣,土地還沒有冰被凍住,到了第二年春天一定會有“倒春寒”。
(2)、“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一句流行于長江以南地區的農諺。意思是說,在大雪節氣的時,天氣還不冷,土地沒有冰凍,到明年驚蟄節氣時,天氣會冷,土地不會也開化。
由于農諺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它對于農業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從2018年的大雪節氣那幾天來看,全國普遍降溫、降雪。如果按照以上的農諺進行對照分析的話,2019年的春天發生“倒春寒”的可能性非常小。
2、厄爾尼諾現象
有關專家指出,2018年12月到2019年的4月間,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北方會出現“暖冬”現象。
科學家總結出厄爾尼諾現象,大約每隔四年發生一次,而且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同時,減少臺風的發生率,卻使南方多雨,北方干旱。
但是,如今氣候變化越來越異常,近年來,世界各地經常會發生反常現象。
春節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下降,本周很多地區普遍降了小到中雪。
據天氣預報分析,二月份還會有降雪降溫,如此看來,2019年的春天有可能發生“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