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初心:內化知識|輸出倒逼輸入|提升表達能力)
最近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概念應該是:“自我接納”這個詞,我對于這個詞的理解是:“自我接納就是自己接納自己,承認過去的自己”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自我接納的概念,我從幾個點去了解了這個概念
自我接納意味著認清并接受你自己的真實情況。《成功心理學》
阿德勒把自我接納稱作為“承認不完美的勇氣”就是接受自己的自卑,并從中看到自己的勇氣,從而實現自我的超越。
自我接納:是指個體對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種積極的態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現實中的狀況 ,不因自身優點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
此外,自我接納是人天生就擁有的權利。一個人并非要有突出的優點、成就或做出別人希望的改變才能被接納。【百度百科】
從這幾個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自我接納的共性在“自我”,“自我”在于認真你現在的你。
在讀陳海賢老師寫《幸福課-不完美的人生的解答書》提到了一個獨特的觀點:“自我接納的本質是舍棄,而不是追求。”
在自我接納的過程中我們要舍棄什么呢?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最近的狀態,每天都在堅持很多事項堅持早起、堅持運動、堅持看書、堅持聽【得到】每天聽本書,堅持每天聽夢想早讀會,堅持寫作,目前還計劃堅持畫畫。原來我現在有了這么多的堅持,虛榮心一下子膨脹起來。
我是在不斷的追求,追求新鮮的事物所帶來的滿足感,過多的追求使得我焦慮
因為多而焦慮
因為選擇而焦慮
因為平衡而焦慮
最終因為焦慮而懷疑人生
“自我接納的本質是舍棄,而不是追求”這個觀點讓我明白了我應該舍棄那些對于我內心帶來焦慮的事項,舍棄“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執念,從心里去問自己:”那些是我真正需要的。”
缺陷就是我們生存的事實,我們要勇于接納這樣的事實,舍棄“完美人生”的執念,生活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