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向往的那一方凈土,追求的遠方,渴望的天堂。而他卻只為他堅守一身,不管是年幼還是中年,他對他的愛從不成變過。
他們在同一個家里長大,同一個地方生活,卻過著不同的人生。阿米爾,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在哈桑被人欺負的時候,他選擇了站在一旁看,而不是去幫助哈桑。可能每個做了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的人,都會有一點愧疚吧,他也想了很多辦法讓哈桑打自己,卻都沒有達到那個效果,最終哈桑還是原諒了他。可能是良心不安吧,他想讓哈桑離開這個從小生活的地方,卻沒想到父親會有那么大的反應。可是阿米爾卻沒有放棄這個想法,最后他終于如愿以償,哈桑離開了,父親卻流淚了,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父親流淚。
在那之后,戰爭發生了,所有的一切都變了,他們離開了阿富汗,經過一路的顛簸,最后在美國住了下來。父親,一個在阿富汗呼風喚雨的人,如今到了美國卻不得不為了生活去工作。阿米爾說美國是父親給他的最后的禮物,也是最好的禮物。
生活有時候就是那么奇怪,你越不想回憶的事,卻越要去面對,當十五年后再次回到那個從小生活的地方,一切都以為戰爭而改變了。哈桑死了,為了守護那個他們曾經一起生活的家。但是他的孩子卻還在,在朋友的勸說下,他鼓起勇氣來找那個孩子,卻看到了童年的那個壞人。最開始他認為自己的懦弱是沒有問題的,他就是懦弱,也為自己的懦弱找了許多的理由,可是最后他為了咋個孩子還是選擇了勇敢。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最多的是哈桑的付出,然而他的付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說的讓人心疼,也讓我看到了他的單純,為了他愛的人,他愿意不顧一切,可是他的愛,最后也只是自己默默的付出。阿米爾的懦弱,他的看不起也讓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大環境。
其實,也沒有什么特別想表達的,只是想記錄一下自己的感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也都不一樣,能找到知音固然好,沒有人看也沒事,這個只代表自己的觀點,沒有想去批評誰,內心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樣。追風箏的人,我在追夢的路上,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