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yè)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
少年時期的他曾經去拜訪過一位前輩。那時的他年輕氣盛,目空一切,挺胸抬頭邁著大步,可是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說不出話來。
那位前輩這時才緩緩地走出來,看到富蘭克林這副樣子,認真的對他說:“很疼吧?可是,這卻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
在這之前,富蘭克林的確是這樣,心高氣盛,恃才傲物,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睛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門框撞了頭,才發(fā)現(xiàn)門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于是,回到家以后,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最大的收獲。
年輕時,總會沖動一點,但是在你沖動的時候,也要把最后的底線和可能會發(fā)生的尷尬考慮在里面。世界上最難的事莫過于在熱鬧之中按兵不動,在誘惑面前不忘初心。謙遜,是一種淡淡的優(yōu)雅,是一種樸實無華的溫潤,像遠山,層層疊疊,遠墨淡彩,悠遠寧靜。
愿我們能做謙遜的人,不畏畏縮縮,不故作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