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外憂內患,阿里又做社交了!
阿里又跑去做社交了,繼“來往”后,又開始做“支付寶圈子”了。
繼上次說完Facebook產品改版對微信國際化的影響之后,反響還可以,其實我最想說的是支付寶近期的改變,它跟我之前說的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區別,是一個新物種;區別于微信社交為驅動的產品哲學,是有基因上的本質區別。大致可總結為:一個線下,往線上走;一個線上,往線下走.一個由熟人到加微信好友,一個由陌生人圈子到加支付寶好友. 在圈子擴張上面,支付寶會更容易認識到新朋友,有拓寬業務需求的,支付寶絕對是優勢。而騰訊自身的閉合社交圈不具備這個特性。所以做微商,需要通過別的渠道來抓流量,而支付寶圈子會更容易。
為什么這么說?下面我來具體談一談我的觀點。
支付寶新的社交界面:
媒體打趣,做社交一直是阿里的夢想,做電商一直是騰訊的夢想;微信用社交的場景做了支付類產品,微信紅包;打得支付寶滿地找牙,搶了不少支付寶的市場,硬生生的搶走了14%的占有率;那今天支付寶,用生意圈和生活圈子的場景搶微信的社交圈,似乎也是理所當然,不知能否扳回一城;悄悄的發現,上個月起某天起,支付寶圈子已經開始有好友推介了,很像Facebook,給你推你可能認識的人通過通訊錄和支付寶圈子內部推送,有共同好友會推介,我估計這跟微信的競爭可能在提速了。馬云說上次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說,上次的支付寶圈子涉黃賣淫事件是公司內,小團隊作為高層都不太知道,其實我覺得,馬總有點扮豬吃老虎,不想搞出太大的動靜防止競爭對手有所察覺。現在都有好友推介了,那可是核心關鍵的一步,不是小團隊,而是大戰略了。
下面是幾幅支付寶圈子的用戶界面:多有創新,點贊!
說一說用戶體驗和背后的產品邏輯:
我覺得支付寶的這個圈子,從整體UI上講,除了加了幾個特色的功能(閱后即焚和催款之外),其他跟微信沒有很大區別,這也特殊功能也是跟支付寶的社交基因有關系。跟以前的阿里巴巴做的來往在基因上沒有什么本質區別,還是為了電商服務,只是需要社交的場景和入口,但是以前運營方面是請明星入住,然后用戶聚集,那是新浪微博的邏輯,在入股新浪微博后,來往也就悄然下線了沒了動靜。但是支付寶做社交就不同了,有本身強大的用戶群做推動,比來往先天性的容易;而且跟所有的別的社交媒體區別開來的是,支付寶圈子用戶信息是真實的信息,而且圈子里的人絕大部分都是陌生人,而支付寶作為平臺方只是提供場所,和建立好規則,比如一些敏感詞匯的屏蔽,包括競爭對手的信息,比如“微信”這個詞,有段時間是屏蔽的。又比如芝麻信用等等,加陌生人看信用評級...剩下來的,則由各自的小圈子可以自由進化,可以是以地點為核心的圈子,比如我在新加坡有新加坡生活圈;有以興趣驅動的生活圈子,比如有民間藝人類的圈子,也有讀書圈如吳曉波頻道生活圈,如何管理生活圈完全是內部進化管理的結果,一群什么樣的人在一個圈子,圈子里就會呈現什么樣的特征,管理員會設立規則,有的是招募的管理員,有的則是阿里自己的小二;我覺得將此圈子類比為生態圈是合適的,比如有的圈子則是疏于管理者的的荒原,內容貧瘠,雜草叢生,物種單一沒有多樣性,為了利益聚到一起,當食物被消耗殆盡了新鮮血液沒有了,那圈子就沒了再生能量和生機,那圈子就會自然死掉;但是像有主動管理的,比如我在“吳曉波頻道”,那是主動管理的結果,雖然現在還有些雜草,發的內容不都是一財經為主內容,但是吳老師的團隊會參與設計,制訂好規則,圈子創造者會招募管理員團隊,招募進來的管理員是志愿者,團隊會商量如何持續更新每天的主題,讓圈子里的人討論,創造良性的生態環境,鼓勵每一個人高質量財經類的分享,促進系統可持續發展,能夠生產出符合圈子定位的內容來。我記得一次,給過管理團隊建議,我覺得生態系統內物種的多樣性很重要,其實沒有什么是嚴禁的,有一些打廣告的是正常的,如果管理員是生態鏈的頂端,那打廣告發自拍的永遠的沒了,一部分管理員的價值就會不見了,找不到滿足感,就像獅子沒有食物吃了一樣,這也會失去生態的平衡,對于整個生態系統,重要的是平衡,而不是有好惡;作為創造這個圈子的人,你的角色應該近乎于是上帝,上帝應該博愛萬物,又會冷靜的淘汰不適應的物種來調節平衡。這跟淘寶的平臺也一樣,也是像一個生態系統,所以阿里做出來的社交產品也是有生態系統的基因特點。
但是,圈子人聚集多了,對于言論自由和規則的制定,是會有挑戰的。現在還只是幾百人幾千人的聚集,等支付寶圈子強大了之后,將會面臨很多的挑戰。而現在對于現在的時下最流行的社群經濟,粉絲經濟等等,再往遠了看,是有政治風險的,這點我也不便于多說,我想大佬們肯定都想過。歸根到底,對于圈子里會員的上限是多少人,假如按地域分的話,到底是一個村的人還是一個縣的人為一個圈子?這些我們的政府是很關心的。你們懂得.
支付寶圈子 VS 微信公眾號
阿里巴巴基因里有這個生態圈的哲學真的是很強,我覺得這個圈子跟微信公眾號相比,可能在后臺管理上會有差別,我不知道支付寶圈子后臺管理是什么樣子,可能微信公眾號會利于公號擁有者管理后臺,但是微信公眾號粉絲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好像是幾乎沒有的,就會顯得沒有活躍度,所有粉絲只是仰視沒有平視,要交流只能轉回自己的朋友圈從圈子里連加好友都是不能的,所以微信公眾號是單向型的,從個人到未知的群體,我不知道這個群體有多少人都是哪些人他們對于我沒有意義,只是公號對我才有意義。比如我感興趣一篇文章,我只能轉到我朋友圈里,可是我自身的朋友圈還只是很少感興趣的人會回應我的話題;而支付寶圈子不一樣,先有一個特定圈子,要么同城要么同好(愛好),圈子里我們可能誰都不認識誰,但是圈子里的人有共同愛好或興趣,會很容易產生交流與分享,如果圈子里我遇到感興趣的人,我會觀察他然后加他好友,簡而言之,是由一個群到個人,也可以個人到群,在不同的圈子說不通的話題,這個比微信公眾號有活力。而微信公號里線上的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社交幾乎是沒有的,久而久之社群渴望交流的欲望就會消退,而不能長時間生產優質內容公號很快就死掉,而支付寶圈子可以靠自身的圈子內部支持分享的特性生產內容,提供分享聊天室等等,而且維護的成本還很低。
支付寶個人號 VS 微信個號
對于眼下大熱的社群經濟,還有新零售等等,我覺得微信會失去一部分想象力,因為社群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會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分享,雖然說可以拉群,但是500人的限制還有即時信息(一個500人的群一天下來的信息是海量的,有多少人有爬幾百層樓的經歷?)肯定比不上我在圈子里發的狀態那樣有管理和條理性,而且可以關鍵詞搜索。而且微信朋友圈子擴大只能去線下的加或者搖一搖,或者找附近的人或者主動的去找流量,拿微商來說,微信自身不能給微商用戶提供所需要的流量要靠別的渠道去抓流量,而使得微商不容易進行,所以做微商的會經常加群或讓朋友轉發二維碼等等。而支付寶的朋友圈是可以在線上接觸到的,給你推介或者同圈子加為好友的,是否安全和可否成為朋友,是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去了解,第一,是否安全,看奇芝麻信用和實名制知道其性別;第二,是否可交,看其言論和分享的內容再做決定能否與其成為朋友,這個邏輯似乎更合乎真正現實中的社交邏輯,我這里姑且叫做嚴肅社交。微信的加好友場景大多是,線下認識了加微信,但也有在群里加的,但加之前互動很少,也會不太了解,加了之后也因為沒有共同話題而變成僵尸;而支付寶的陌生人加好友場景,線上相遇了,觀察一段兒再加為好友,或者他會告訴你有很多共同朋友的推介,這點與別的產品只有Facebook有點相似...加完了好友以后,還可能在同一個圈子里,有共同的話題可以互動,而不是沒有交流的僵尸粉。
談談眼下,放眼未來
最近大佬們都在討論新零售,線上和線下的結合;以前線下傳統零售,最大的動力是來自商圈的驅動,對來商圈里的消費者進行服務,提供價值,所以會催生出各大商圈,但成本很高而且那些都是大企業玩的;那么現在我們來想象一下,假如支付寶這個圈子里的人,每一個人都是住在某個區域的,淘寶的小二會對圈子里的人進行管理,只有特定的人可以發帖,這些人可能是一家餐廳老板就在你家樓下,可能是街角的那間便利店或者超市在搞促銷,可能是街邊的小吃店大媽今天的烤地瓜又大又甜,還配上了直播的視頻...對,就在你不遠處,你在圈子里看到的事情的確是的就發生在你身邊的不遠處的事情,這跟之前逛淘寶看到十萬八千里外的北京的一個女裝店打折是不一樣的感覺和消費體驗,這個新零售就貴在他就在你身邊而你立刻就能體驗。我覺得支付寶在線下和線上的結合上逼的支付寶不得不做社交,為了增強了體驗型消費的效率,在未來的新零售戰略和大農村淘寶戰略里,想象力真的是無限大。可能,這回馬云有押對了未來的20年。
總而言之,我也只是開一下腦洞想象一下,哪個會突圍出來,到底20年之后還會不會有微信或者淘寶甚至手機都會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但我觀點鮮明的站在了支付寶一邊,支付寶社交的圈子可能會更容易帶來的商業價值,更有商業模型的想象力。畢竟自帶的電商基因,真實身份信息和芝麻信用記錄,在商業社會里,誠信才是交易最大的成本,這也是支付寶無比強大的地方。
而對于微信而言,面對國內支付寶的圍剿,國際上還有Facebook相關產品的優化和補缺,騰訊如果想謀求海外布局可能會舉步維艱。騰訊這次可能會遇上硬石頭了,這壟斷的閉環一旦被打開,積蓄已久的洪流也會噴涌而出。
最后,我想引述吳曉波老的新作《騰訊傳》的一段話。
【這一代人,一個個像懸崖邊的孩子。在青春的荒原上,他們忽然看見了光。他們猛力奔跑,觸足之地,或陷泥濘,或長青草,驚心動魄見,天地是站成一個以自由命名的花園,大河山川,各自生成。時間是玫瑰,他們是玫瑰上的刺。】--選自吳曉波的新作《騰訊傳》前言.
在這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里,我也能理解為什么馬化騰到半夜兩點還給下屬發郵件改程序了。如此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旦戰略上一點失誤,腳下可能就是萬丈深淵,萬劫不復。
對于我們自身成長而言,不要貪圖舒適,呆在那個舒適區,以為得到了什么鐵飯碗。“你喜出望外的時候,接下來等著你的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洛克菲勒.
弗里德曼曾說過一句話:“一切福音皆是詛咒”。我們只有不斷的像著陽光奔跑,才有機會逃離詛咒.
SPotato
26/04/2017
新加坡
下一篇,我會說說近期關于淘寶大數據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擾。未來,在這個算法的世界,難道我們就只能忍受這種高傲自以為是且粗魯的大數據嗎?
歡迎評論留言加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