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讀《推拿》
? ? 我看過很多書,書中各種各樣的世界都會使我形成一個靈魂,一種生活,一個社會。但是,我沒有讀過一本盲人的書,這一個群體,很熟悉,卻從未體驗過他們的體驗,從未感受過他們的感受。后來我似乎體驗到了一些盲人的世界,感受到了一些盲人的情感。
? ? ? 這緣于我偶然發現了畢飛宇的《推拿》,這本書是在茅盾文學獎推薦的書單里,人們給他的總結就是小說以一群生活在推拿店里的盲人為中心,看見這個,我知道我的閱讀興趣來了。作者曾這樣說過“我沒有見到過一本真正把盲人作為描述對象的書,無論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我都沒有見過。那種真正切入他們內心、走入日常畫面的小說,我沒有見過,那我就要寫。”《推拿》給我一個完整的盲人的社會,我了解到這個社會最基本的一切規則,他們擁有正常人一樣的情感,但是又是那么不同,他們的情感又來的如此細膩。但是看完書,我并沒有因為了解到一個群體而滿足,留給我的感覺是壓抑,是一根拔不出來細小的刺,是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頭頂上的烏云。
? ? ? 關于盲人世界的尊嚴愛情親情,《推拿》帶給我的感悟太多,畢飛宇筆下的盲人世界與“主流世界”存在著深重的隔閡,“因為在盲人的心中,健全人是另外的一種動物,是更高一級的動物,是有眼睛的動物,是無所不知的動物,具有神靈動物。”現實往往又將盲人們邊緣化,使得他們的心理更加幽微、對生存和安全的需求更加擴大,因為邊緣化,人們虛情假意的熱情,所以他們更加不愿意融入一個公共的社會,印象很深的是文中的小馬,一個后天失明的盲人推拿師,他沉默寡言,因為是后天失明,他擁有無異于常人的眼睛,坐公交車時,他常常被司機喊著買票(盲人坐公交車是不需要任何費用的),可是沒有一個盲人愿意大聲喊出自己是個瞎子,于是小馬下車了,他不愿去承受這一切。自此之后,對于公共的一切,都避之。還有一個人物是都紅,從小擁有超高的音樂天賦,是長的十分漂亮的女孩子,有一次慈善演出,她將一首曲子彈砸了,她很難過,但是人們自以為是的熱情更加給予他打擊,他從此以后再也沒在鋼琴前坐下。
? ? ? 其實我認為,畢飛宇想要闡釋的悲劇核心并不是盲人本身的生理缺陷,也不是盲人抗爭命運但失敗的結局,而是由健全人組成的“主流世界”對盲人的邊緣化和冷漠。然而不止是盲人,整個社會的特殊人群也是如此。
? ? ? ? 時代在進步,我們的品格道德都在進步,我們對于特殊人群的關愛也來的更加熱烈,可是我們試著想想,這真的是好的嗎?我們對于他們過分的熱情,難道不是將他們與我們區分嗎?將他們邊緣化嗎?我們對于他們的關愛,換個角度來說,難道不是冷漠嗎?因為這樣的關愛是皮毛的,是表層的,是我們沒有用自己最真誠熾熱的心面對的,是冷漠的可憐罷了。
? ? ? ? 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把它們當作正常人,屬于主流社會的人,在這個基礎之上,給予他們我們最深的關愛與真誠,或許平等與尊嚴對于它們來說比關愛來的更重要。面對他們,我們更需要思考,他們比我們活的更不容易,不僅是生理上的缺陷,心理上可能更為嚴重!所以他們更加值得我們去尊敬更加值得我們去仰慕!他們是我們生活中的強者!
? ? ? 《推拿》給予我的,不僅僅是讓我了解到盲人的世界,更是讓我明白了,如何去面對社會中的特殊群體。我們需要用平等來對待他們,他們需要莫大的尊嚴。他們是社會的一部分,只有他們存在,整個社會才會完整。愿我們在平等的基石上,用真摯的愛來建造一個美麗的社會。我們沒辦法真正體會到生理上他們所經受的痛苦,只祈求我們可以給予他們一個完整美好而又幸福的精神世界!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