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望春無點綠,
三更廖廖臥星殘。
空庭夜色涼如水,
紅綃帳里暖夢安。
? ? 那年去蘇州看了拙政園,方才知道古人是如何的講究生活,一飲一臥都體現在對家居的要求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穿堂,四面小窗,透過小窗看到的景物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這真是妙絕。現代人這么熱衷于科技,卻也沒有野心到將四季統統搬到生活里,而幾百年前,富貴的江南,有人已經想著怎樣在同一時間領略四季。即便是無意間的走過,從這穿堂的小窗看到不同的景致,倒不一定真的就看到了春夏秋冬四季。比起逼真,古人更重意象,一是因為條件制約,一是我認為古人比現代人更有情趣,賞花看月,吟詩作賦。說到賞月,架著高倍望遠鏡看到的坑洼星球又比肉眼見到的銀盤美上多少呢?但大體上不管古代還是現代,窮人都不會有賞花看月的閑情雅致,至于我說的拙政園里的四季堂,那也是富人命巧匠設計的杰作,供自己打發生活,也是窮人萬萬不能得的。但不管窮人也好,富人也好,卻都要有自己的睡房,窮人的睡房再簡樸,也要有一副遮幔垂掛兩旁,等睡覺的時候,整個人躲在帳幔里,那是我喜歡的。
? ? ? 帳幔落下,里面就成了一個神秘的世界,可能青春二八的姑娘相思今日里臨街看到的公子,儀表堂堂氣宇不凡,見之難忘,更無心睡眠,只得輾轉反側。待昏昏沉睡去再醒來,從帳內伸出一節白藕似的玉臂,青絲長發的佳人緩緩掀開帳幔,移步到窗前,原來已日近三竿,昨夜的好夢里,那如意的公子對著她拱手,剛要低頭癡笑,爹娘來喚,只得匆匆洗漱出了閨房。
? ? ? 我之所以會這么想,是因為腦海里有一個影像,《新白娘子傳奇》中小青姑娘私會情郎是在一個風清月高的晚上,兩個人坐在紗幔里,從紅燭剪影相依相偎中本應衍生出接下來激情的場景,但這場景只在人的頭腦中閃現那么一下,叫人明白發生了什么就戛然而止完成了劇情的交待,既不尷尬也不夾生,所以是恰到好處的紗幔剪影。帳幔之下的春色無邊帶有了詩意的美好,又是妙絕。
? ? ? 電影聶小倩里,水上那飄著輕紗的畫舫,浪聲淫語,鬼魅中陰森里充滿了輕浮之氣,莽撞書生闖了進來,遇見絕美女鬼由此展開一場生死癡戀。那輕紗搖蕩的畫舫當真是神來之筆。
? ? ? 小時候最想要那樣一個帶帳幔的床,十一二歲,從炕上搬到床上,中間隔上一個布簾,每晚睡覺,躲在布簾的那側心中有些小竊喜,除了因為得到獨立空間的興奮,還有,關于那紅綃帳幔的希望我似乎又前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