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聽一篇文章,關于親屬患重病后,是否救治,又如何救治的問題。
? ? ? 對于這個答案,無非就是兩種:一,傾盡全力去救,不管治療效果如何。二,不救了,順其自然,不采用激進的方式挽留生命。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考慮過這個問題?
? ? 這兩者中,我想,選擇方案一的,估計絕對超過半數。談死亡,在中國人來說,多數比較忌諱,當家里的親人,面對可能出現死亡的疾病時,過度醫療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因為親屬們,總想方設法的挽留病人的生命,以至于最后,病患生命得以延續,可是生活質量卻無法保證。家庭看似完整幸福,實際上,早已千瘡百孔,每個人都心力交瘁。
? ? ? 其實,很多病人,在彌留之際,渾身插滿儀器,痛苦萬分,卻只能按照家屬的意愿,呆在醫院,等待最后時刻,他們雖有不舍,可是受盡煎熬之后,對生命的期待,恐怕早已所剩無幾了,真正不愿放手的,是在世的人。
只是因為愛他/她,所以不忍看他/她就此離去?我們不妨深入一點再來分析
1.感覺愧疚——如果我的親人生病,而我不做到竭盡全力,那多不孝,那多無情,那多對不起他
2.害怕失去——失去他/她,我會痛苦,我會傷心,我會體驗到更多不愉快的情緒,所以,我害怕這些情況出現
? ? 這兩種情緒,是面對親人可能離世時,最基本的反應,但是我們深入去感受一下,它的出發點,并不是照顧到這個人,他/她是怎么樣,而是,一旦發生了離別,"我"會怎么樣。
? ? ? 如果從心理層面去分析,真正放不下的,是我們自己,有時候,學會放手,讓病患能夠舒適的過完人生,也是一種幸福,每個人都希望有尊嚴的離開,我們不能因為想讓自己不痛苦,而忘了對方到底想怎樣治療自己的疾病,我們要理解生命的無常,并接受它的出現。
愿我們從今后,從容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