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和個人理財通常被看做一個類型的問題,因為在傳統意義上講都是所謂的中小資金理財,重點都在于如何盡量結余以及如何管理現金流。
一般大家覺得家庭理財的最大要點是某些人生大支出,比如買房和養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大家心態的變化,這些事情獨身人士也能干,已經不是有家之人才會擁有的幸福煩惱了。所以,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
家庭理財最應該注意的是什么?實際上并不是賺多賺少,錢花在哪里的數學問題,而是涉及到兩個人甚至兩個家庭的情感問題。錢再多卻不能給兩個人帶來和諧幸福的生活,那就失去它自身的意義了。
?
所以在開始制訂家庭理財的計劃之前,最好能與自己的另一半好好聊一下,確保兩人理財觀念基本上一致,不然以后頭疼的時候太多太多。
比如,可能有對象的小伙伴遇到過這樣的時候,自己想買買買的時候ta卻要緊緊摁住自己的手,或者說好了要存錢要節約但ta還是天天快遞不斷。
這樣的態度差異讓理財的計劃出現偏差的影響倒還不是最頭疼的,要緊的是心里難免不舒服。“明明說好的存錢買房,為什么我辛辛苦苦掙錢你連一點自制力就沒有呢?少買一樣會死嗎?”這樣的想法就是吵架的根源,而且往往會把心態導向那個千古疑問:你
?
所以比起匆匆忙忙地規劃說該怎么存錢,怎么投資,最要緊的還是先要在兩個人對待錢財的方式上取得大致的共識。
不過呢,這個共識并不一定要嚴格地保證雙方步調相同,花每一塊錢的時候都要協商處理,這樣又累又不人性化。一個合理的方式是雙方在為了大目標攢錢和投資的基本方針上取得同意,同時保留一些個人消費的額度。
比如,說好一起為買車存錢,商量好每個月一起存下多少金額,除此之外如果應付日常開支還有剩余,就不要干涉對方的買買買了。
再有,掌管財務大權這個事,不必遵循別人的處理方式。
兩個人一起生活尤其是組建起一個家庭的時候,從日常生活到理財大計,都已經從個人模式切換到了合作模式。任何一個跟錢有關的決策,都不再是一個人就能拍板決定,也并非一個人完全承擔后果或者享受收益。
也許有的小伙伴,尤其是女性朋友們會考慮掌握家庭財政大權,理由就不說了,大家心里都有數。由一個人掌握財政當然有好處,尤其是當這個人具備足夠的理財知識,或者是兩個人中間手比較緊的那一位的時候,明顯能提振整個家庭的財政管理水平。
不過就像上面所說的,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和和氣氣。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心態,用不著參考別人家的模式。就算是哪一方財技高超,但要是交出大權的那個人心中不快,這也不是什么好事。
最后要記得時刻提醒自己,相互體諒,不要強求。
要正確認識的是,每個人的財務觀念、生活態度和自制力程度都有所不同,不能以自己的態度去要求別人。這一點很多小伙伴在對待朋友或者陌生人的時候還能有所意識,而在面對自己最親近的另一半的時候卻會不由自主地忽略。
曾經遇到過好幾次這樣的情況。情侶或者小兩口中的一個理財意識比較強,對另一半大手大腳、不做計劃和只看短期收益等不良習慣與心態十分看不順眼。在改造對方的努力失敗幾次之后,就開始有沮喪或者嫌棄的小情緒了,覺得自己掙錢理財這么辛苦,ta一點也不體諒自己,或者ta不能跟自己一起進步,真是太沒出息了等等。
應該說,他們這樣做這樣想的理由很充分也很正當,但家并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按照有沒有好處的邏輯去思考。而且,財商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這上面嚴格地要求雙方的絕對一致。
最最關鍵的是,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會有這個人在某方面要強一點,那個人在另外的地方更擅長的情況出現。理財這個事情雖然很重要,但歸根結底也只是共同生活的一個部分,遠遠不能涵蓋生活的全部。
所以,家庭理財最重要的原則是要讓兩個人一起過得更好,讓這個日子比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更和諧幸福。只要在大觀念上能保持一致,主要理財目標上取得共識,就不要在細節上老是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