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前發布的文章中,大家應該能看出,我們專注的一直都是癌癥的復發監測,好益測對胃癌、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肝癌、婦科瘤等癌種的靈敏度很高,新華網也曾報道,好益測在結直腸癌診斷中的靈敏度優于CEA檢測。
但是我們今天偏個題,暫且不談病,而是聊一聊與病相關的人。
癌癥可以說是健康的頭號殺手,人人談癌色變,生死之外無大事,這時候大多數人想的是治不治得好,而不是接受治療時患者的心理感受如何。
那么患者和家屬的感受真的就不重要了嗎?
有這樣一位患者,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因為頸椎酸痛被確診為骨巨細胞瘤,好好的一個家庭突然之間風雨飄搖。但是他們還是挺過了最艱難的階段,接受了這個現實,全身心投入到尋求治療中來。
和所有患者一樣,他們四方打聽,去中國最好的醫院掛最好的醫生的號,希望能得到最可靠權威的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千里迢迢異地求醫,掛號后排了5個多小時隊,得到了5分鐘的問診。
膽戰心驚患得患失得到了必須手術的結果,至于手術成功率多大、術后有沒有影響,剛問出口,就被不耐煩地懟了回來。出了門診,再看到護士推著病床在院子里跑,病人躺在床上毫無遮擋淋著雨,這位不久前才遭受丈夫罹患癌癥事實打擊的妻子,當場就崩潰了。
她說,不能把老公放在這樣的醫院。
人只有一條命,有多珍貴自己知道,生了大病,大家都集中到醫療資源優秀的地方求醫,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治療。病人多到醫生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對于醫生來說,有時候病人就是個數字,而對于病人和家屬來說,生命是唯一,他們脆弱的神經不能接受一點點疏忽輕慢帶來的風險。一番糾結后,這位患者最終選擇了出國治療,經過兩年診治終于痊愈。
并不是說外國的醫院一定比國內好,再說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經濟實力海外就醫。但是國內醫療資源緊張也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大家在看病時多多少少都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在面對生死攸關的大病時,安全感尤為重要,這也是上文中的患者最終海外求醫的原因。
醫生和患者之間需要建立信任,患者才敢將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托付。
不是所有的醫務工作者都能正確處理患者的病情,而這樣又會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和抵觸。比如癌性疼痛,有的患者即使用了止痛藥仍然會疼痛,面對患者的頻頻訴苦,醫務工作者可能會不耐煩,并且認為是患者自己心理焦慮的緣故。
就連小編自己,在求醫時也曾有過想要揍醫生的沖動,更別提本來就忍受病痛和恐懼的癌癥患者了。
但是我們要相信,盡職盡責的好醫生還是有很多的,他們可能職級沒那么高,名氣沒那么大,科研成果沒那么多,但是他們愿意在病人身上花心思,真正去幫助患者治愈疾病,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曾經聽過的幾位卵巢癌、乳腺癌的患者就遇到了這樣的好醫生,他們與醫生互相理解,共同對抗癌癥,有位卵巢癌患者甚至與醫生結下了十幾年的深厚友誼,這大概是最美好的醫患關系了。
人與人的相遇都是緣分,醫生與患者更是如此,遇到了好醫生,那就信任他感謝他,如果不幸遇到的醫生不是那么盡職盡職,也要理性對待,患者的生活質量很重要,在治療中的感受很重要,如果有想法,告訴自己的醫生,坦誠的交流,爭取互相的理解。